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相关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小说——斯诺——美国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法国 C: 《史记》——史学巨著——司马迁——中国(汉代) D: 汪曾祺——西南联合大学——中国当代散文家——《大淖记事》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 , 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
3、 | 根据语境,文后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是伟大的一部书:“ 你认识了这部书,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贫困时便不贫困,苦恼时有 ,挫折时有 ,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 。” B: 只要 安慰 鼓励 方向 C: 只要 方向 鼓励 安慰 D: 只有 鼓励 安慰 方向 |
4、 |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间,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首联中“客路”,指作者要走的旅途,“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B: 颔联写岸上所见景色,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风帆高挂。 C: 颈联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是春天。 D: 尾联希望北飞的大雁传书,替我问候一下家人,表达出淡淡的思乡之愁。 |
5、 | 著名的元代杂剧《西厢记》取材于( ) A: 《任氏传》 B: 《莺莺传》 C: 《柳毅传》 D: 《南柯太守传》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B: 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C: 该校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D: 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
7、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B: “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的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 记者在一些家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D: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扒手(pá) 畸形(jī) 馈赠(kuὶ) 重蹈覆辙(zhé)B: 黝黑(yoǔ) 酷肖(xiào) 稽首(qί) 以衾拥覆(qīn) C: 诘责(jié) 虐待(nüè) 胆怯(qüè) 颔首低眉(hàn) D: 迸射(bèng) 偌大(ruò) 污秽(suὶ) 衔觞赋诗(shāng) |
9、 | 下列句子只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 柳枝在风中摇来摇去,轻轻地抚摩着行人的脸。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难道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就能将我吓倒吗? 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10、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绽开(zhàn) 分歧(qí) 脸颊(xiá) 形影不离(yǐng) B: 应和(hè) 闷热(mēn) 寒颤(zhàn) 繁花嫩叶(nèn) C: 贮蓄(chǔ) 刹那(chà) 感慨(kǎi) 鸦雀无声(yā) D: 模样(mó) 侍弄(shì) 绰号(chuò) 花团锦簇(cù) |
拓展阅读 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呵,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呵,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 1 )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________ ②昆仑山惊邙山呆。________ ③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________ ④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________ ( 2 )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个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 3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具有双重含义,试加以说明。请从诗中找出与之形成对比的句子。 ( 4 )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选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⑤知者不惑________ ⑥知之为知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 )下列选项中与《礼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4 )半个学期过去了,小明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跟不上,不能适应初中紧张的学习节奏,常常感到忧虑。请你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劝诫小明,打消他的忧虑。 |
你慢点儿走
奠柏良
①黑里来黑里去,这用来形容老忠的工作,再准确不过了。
②门外映照的灯光太暗,老忠腿一蹬,人和车一下子就消失在黑夜中,剩下几声车轮颠簸的声音。“你慢点儿走!”看着老忠远去,她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念上一句。每天如此,从不间断,像是虔诚的祷告。
③天暗下去了,而远处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亮起来了。老伴儿静静地坐在床上,透过那扇锈迹斑斑的铁窗,盯着路灯下看。“哐啷哐啷……”远处传来了车轮颠簸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这时老伴儿オ会安下心来,继续忙活手里的针线,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④老忠每天下班都顺带着一袋子蔬菜回来,蔬菜卖相不好,但也看得出是挑选过的。老两ロ一块煮个面,又是一顿。晩饭过后,老忠洗好碗筷,将屋里整理一遍,又出去埋头在那辆环卫车里。
⑤老伴儿继续在床上缝缝补补,絮絮叨叨:“哎哟,你见那辆破车的时间比我还多。”老忠应和着:“趁现在还有点时间,收拾收拾这些瓶瓶罐罐……”原来不知不觉的,这间小小的铁皮屋周边,堆积的废品,已经和人一般高了。“也不知道你是去扫大街还是去拾破烂,拾破烂的都没你捡得多!”老伴儿故意提了提气。“得了得了,有空我就拉去卖掉,这不是没空儿嘛。”他们有一白没一句地说。
⑥黑夜中,出去归来,日复ー日。老伴儿没什么盼头,就希望老忠每天跑着出去,也能跑着回来。出门在外,有什么重得过平安两个字?这年头,路上的汽车越来多,车速和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一样,越来越快。更何况现在快过年了,路上的车子都急着回家,隔三岔五就传来环卫工出事故的消息,老伴儿怎么能不担心。
⑦这天早上,老忠还是和平时一样,天没亮就起床了。咬了一口白饼,灌上一瓶热水,穿上已经褪色的工作服,临出门时,老忠回过头来轻轻说了一向:“我今天要到高速上面去工作,春运堵车,不能有垃圾。”
⑧老伴儿的心ー咯噔,像是被针扎了ー样,赶紧从床上挣扎起来,往窗外看。“你慢点儿走!”这一次她没忍住,将这句埋藏在心里的祷告,声嘶力竭地吼了出来。
⑨“等我回来吃饭!"黑夜中传来了一声回响,很遥远但很清晰。老伴儿哭了,原来这句话,他一直听得见。
⑩这一整天老伴儿都忐忑不安,一边担心,又一边安慰自己:“没事的,慢点儿走,慢点儿走就好了。”她呆呆地望着窗外,盯着那盏摇摇欲坠的街灯,第一次盼望着黑夜快点儿降临。
⑪街灯终于亮了,散发出昏黄的光。可是老忠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老伴儿慌了,要知道,这些年来,老忠都是这个点儿回家的,从没有耽误过。老伴儿一急,就想起身出去,但是她忘了她已经走不了了。这一切不好的预感,让她回想起了那一次事故……
⑫那时她还是一名环卫工,那天接到要到高速上去清理花槽里垃圾的任务,一干就是一个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一辆轿车突然失控撞向了花槽,她便成了受害者。命是捡回来了,可是却瘫了。沥青路上那种透心刺骨的寒,她永远也忘不了。从那以后,老忠接替了她的工作。老伴觉得危险,也劝他干点别的。可用老忠的话说就是,这垃圾也不能没人收拾啊。
⑬屋子里一片死寂,老伴儿知道这么胡思乱想下去也不是办法,她拧开床头的收音机,好让自己有个声音陪伴。夜慢慢地向屋里笼罩,收音机沙沙的声音回绕在昏暗的每一个角落里。老伴儿瘫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任泪水在褶皱的脸上慢慢风干。
⑭“哐嘟哐啷……”一阵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老伴儿抹了抹眼睛,往窗外一看,一个瘦硬的身影出现在灯光下,人和车都被映上了一层暗黄。
⑮老忠推开门,老伴儿像没事一样,忙活手里的针线。
⑯“怎么现在オ回来?”老伴儿淡淡地说出一句。
⑰“还不是你让我慢点儿走。”老忠摆出一脸嫌弃的样子,转身准备晚饭去了。
( 1 ) 请赏析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每次登黄山,都会流连忘返。那云海,那劲松,那奇石,那飞瀑,那山花,那流泉,无一不让人梦萦魂牵。
而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概万千的却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了的。”
也就是在即将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我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
先是儿子摔倒了,父亲伸手要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拒绝了。可毕竟摔得很重。儿子摇摇晃晃地难以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又毅然把那只手收了回来。
我怦然心动,我看到了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的_______与儿子的_______画就的最美的风景。
一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云就在身边飘,仿佛撕下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绢儿。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更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把孩子交个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
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一定深谙这个道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力求真实,写出“我”的特点;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