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拱桥/哄骗 奖券 漫不经心/慢条斯理 B: 伫立/贮藏 堤坝/ , 提拔 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C: 狼藉/国籍 辍学/啜泣 闻名遐迩/目不暇接 D: 取缔/谛听 祈祷/筹集 相形见绌/茁壮成长 |
2、 | 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冽 憔悴 个得其所 人声顶沸 B: 判逆 祷告 一丝不苟 威风凌凌 C: 覆盖 狩猎 不求甚解 瘦骨嶙峋 D: 搓捻 滑稽 晃然大悟 众目睽睽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B: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 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可能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 C: 走进温宿大峡谷,奇峰林立,如千年古堡,像巨轮飞渡……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 D: 贝聿铭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栩栩如生的精美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尴尬 忏悔 雷霆 饥肠漉漉 B: 帐篷 诬蔑 幌子 殚食壶浆 C: 羁绊 萦绕 汲取 接踵而至 D: 掂量 架驭 囫囵 战战兢兢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 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 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
6、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公园里的门和窗的设计都是花费了很多心思的,结实简朴而别具匠心。 B: 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建筑布局、样式结构和上世纪所建教学楼大相径庭。 C: 张家界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 , 天造地设。 D: 在中殿和前殿里还有独一无二的人像柱饰头的雕刻。 |
7、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躁 霎时 攫取 翻来覆去 头晕目眩 B: 筹划 妖娆 鸿鹄 沧海桑田 回环屈折 C: 诓骗 恻隐 寤寐 因地治宜 正襟危坐 D: 粲然 藩篱 羁拌 杂乱无章 莫衷一是 |
8、 |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我们的学校规模不大,全校大概有二,三百人。B: 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超过3.3亿。互联网对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C: 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 D: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喜爱,广为传唱。 |
9、 | 下面哪个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 ) A: 子何恃而往 B: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C: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
10、 |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彷徨:想来想去,难于平静。B: 愕然:吃惊的样子。 C: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D: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 1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既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 同州事物固系③,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但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④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数日,闻于京邑。 【注】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A: 厉色形言 色:神情,脸色 B: 但以行乐为事 但:只 C: 怪之而问户佐 怪:感到奇怪 D: 降阶谢之 谢:感谢,致谢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②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 ( 3 )唐代文学家斐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因其每下判词极其神速,称之为“霹雳手”。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其原因。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子规①的画【日】夏目漱石
①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者归拢到一块儿拿去裱褙。
②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解:“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画得不好,须知乃病重所为。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
③从这个注解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规在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他是给这幅画题了一首短诗寄来熊本的:
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
君今在火国②,不知何日归。
④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的枝上,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数叶子,才不过寥寥八九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围是用冷蓝色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⑤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画得极其仔细,一丝不苟。费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时挥洒自如的性情来讲,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③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他俳句上已经熟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本领。
⑥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朴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触到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看到这幅画时,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又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绌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那掩抑不住的朴拙。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耿和愚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毕竟由于他腕下缺乏挥洒自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拙”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⑦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在我和他交往多年的任何时候,从未记得他曾有过因“拙”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从他特地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感受到了他的“拙”相。其结果,既令我哑然失笑,又教我感怀无量。对我来说,这之中充满无限兴味值得琢磨。只是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如有可能,真想让子规为补偿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拙”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选自《笑与泪——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有删改)
【注释】①子规:即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学校念书时的同学,也是他的俳句老师。②火国:熊本的雅称。③不折:人名。与下文的虚子,同为作者与子规的友人。
( 1 )下列关于子规画作“关东菊”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提示:“这”,指社会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这”就有多丰富。比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上的人和事、自然现象、科学探索等方面,都会在平凡的故事或者现象中蕴含着道理。请你以“这是我没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书写工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字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