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乐市中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chù 荠bí 齿niè 盛气人líng
B: 情lìn 制páo 菜jiàn 即物起xìng
C: 差cēn 乱sàng 酷xiào 油光可jiàn
D: 裸lòu 混xiáo 真tì 相形见chù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士兵操练 万水千山 夜幕笼罩 托在掌心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 “您今年贵庚?您的配偶还在吗?”(解说: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D: 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 解说:“‘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鲁迅,选自《呐喊》。
B: 《故乡》中的主要人物是闰土,作者“我”是次要人物。
C: 《清兵卫与葫芦》作者是志贺直哉,日本小说家。
D: 《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是当代作家曹文轩,本文的主人公是杜小康。
4、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嬉闹 萧索 自知之明 冥思遐想
B: 晨曦 谀词 与日俱增 佝偻承蜩
C: 藻饰 栖息 根深蒂固 格物致知
D: 诓骗 陨落 恼羞成怒 人情炼达
5、

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6、下面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愧怍 狂澜 海市唇楼 气冲斗牛
B: 蔚篮 班斓 血气方刚 怏怏不乐
C: 镶嵌 字帖 微不足道 姗姗来迟
D: 闲睱 烦琐 大庭广重 沥尽心血
7、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跳liáng 白chī 嗦luō 换gēng
B: 窗líng 幸jiǎo 想xiá 挑ti
C: 缓xiá 神wēn 倒chuài 高kàng
D: 叫háo 一dòng 急tuān 起qiào
8、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你的同桌王小红总是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常常到后半夜才睡。导致她白天上课精神不振,常在老师讲课期间打瞌睡。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劝她改变习惯。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你这样太影响听课了,晚上的努力不该影响白天的学习呀。你学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吧。
B: 你这样对健康不利,也影响白天的学习,得不偿失。还是调整好作息时间吧,别睡太晚。
C: 你这是舍本逐末!学习重要还是身体重要呀?该睡觉得睡觉,不能为了学习毁了身体呀!
D: 知道你晚上睡得晚,上课的时候如果困就睡一会,没事,老师讲重要内容的时候我叫你。
9、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藉 络驿不绝 连棉不断
B: 格调 自出心栽 殚经竭虑
C: 喧嚣 无动于中 触目伤怀
D: 古朴 俯仰生姿 交头接耳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事物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C: 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 , 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D: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

[活动三: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三班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______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行甚远________

②意甚________

③前狼假________

④狼亦矣________

( 3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是________。

②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

( 4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 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C: 文章按情节发展可以表述为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D: 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 5 )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尾一句是对狼及像狼一样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 1 )“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

( 2 )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

( 3 )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 4 )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 5 )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 6 )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习惯成自然》,完成下面小题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 1 )根据选文所表达的意思,说说能力是怎样形成的?
( 2 )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①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________

②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________ ________

( 3 )阅读⑥段画浪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知”与“不知”并无两样?
( 4 )根据选文,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说说学校教育相比于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在培养人的能力方面主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一)题目:你温暖了我

(二)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②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③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要求:①表达真实情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潜藏德爱慕里面都是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