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德庆县香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国别体史书《资治通鉴》。
B: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游山西村》是陆游的代表作。
D: 王 ,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唐朝诗人、画家,被称为“诗佛”。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速度与规模。
B: 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马三立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C: 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 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条例》。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敬畏生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初心和使命。
B: 政府需针对全社会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民众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C: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
D: 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真正救死扶伤的内涵。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哑(àn) 感(kǎi) 尴(gà) 为人知(xiǎn)
B: 扶(yè) 拮(jù) 偻(gōu) 鞠躬尽(cuì)
C: 阴(mái) 跚(pán) 归(xǐng) 忍俊不(jīn)
D: 于(chán) 褓(qiǎng) 宽(shù) 咬文字(jué)
5、小区最近经常出现高楼抛物现象,有时抛下来的是一团子手纸,有时候一包果皮,更有甚者把生活垃圾也整袋子抛下来,可恶至极!怒火冲天的居民们商量在小区门口写一条警示语,以提醒居民要爱护共同的家园,做文明有素质的公民,下列警示语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顶一片蓝天,共护一方水土。
B: 环保靠大家,关系千万家。
C: 不做缺德事,不损子孙福。
D: 小区是家,人人爱它,高空不抛物,文明你我他。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 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机应变 众目睽睽 暗然失色 顾名思义
B: 抑扬顿挫 藏污纳垢 莫衷一是 龙吟凤哕
C: 振耳欲聋 相形见拙 冥思遐想 粗制滥造
D: 盛气凌人 广袤无垠 诚惶诚恐 苍海桑田
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不少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伤仲永》、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B: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这五部著作的总称。
C: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D: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表现了“这个人”坚忍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硬汉性格。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shā) 鲜(yú) (nán)木 巧妙绝(lún)
B: 匀(chèn) (pán)跚 (shān)栏 眼花(liáo)乱
C: (qiū)枝 (yǒu)黑 (jù)风 (qiāo)然不惊
D: (mú)样 嶙(xún) 轩(xiè) (yān)恹欲睡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 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的大笑。
C: 这样雅致的漆器屏风,再配上这般端正清秀的书法,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D: 公园里的道路比较复杂,波波不久就辨不清方向了,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一位管理人员及时帮助了他。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相关问题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广于君: ②秦王怫然怒: ③故不意也: ④寡人矣 :

(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
B: 士必怒为佣耕,何富贵也
C: 要离刺庆忌也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
D: 亦免冠以有先生也
( 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揣摩“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说说其“潜台词”的含义:
从中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

( 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 1 )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 2 )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 4 )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 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人海里看见我亲爱的弟弟

罗勇

傍晚开车从街心花园经过,正赶上红灯,一转眼,就看见弟弟站在街边,手扶栏杆,仰头看街对面的楼顶,霞光染红他成熟的脸。我沿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幢高楼,几缕薄云,霞光从看不见的地方漫过来,淹没了世界。

我和弟弟相距不过3米远,他看不见茶色车玻璃后面的我。不知道他此生唯一的大哥正坐在车里看他。他的目光忧伤地越过来来往往的车流和人群,融在了霞光里。我急着赶赴约定的酒楼,接待一个工作检查组,没想到要按下玻璃和他打个招呼,叫他一声乳名,听他叫我一声哥,我就那样注视着他,绿灯亮了,脚踏上油门,远离了我的弟弟。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弟弟叫我哥了,每次他打电话来,总是我先抢着说我很忙我很忙,有事就快说,没事的话就别打电话。他也就三言两语说事,或者轻轻地哦一声,就挂了。不知道他是否想叫我一声哥,或者他已经叫了,忙于应酬的我在嘈杂的人声里没有听到。

弟弟比我小5岁,他在上学之前从不叫我哥,只叫我的绰号“瘦猴”,这让我耿耿于怀,总想方设法让他叫我哥,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胁迫他叫。在危急关头,他叫了,故意把那一声“哥”叫得怪怪的。只要我一松手,他跑远了,还是叫我“瘦猴”。搞得他的伙伴们以为我们家真的养了一只营养不良的人类祖先。

弟弟厌学,记得弟弟上学的第一天,站在教室外面不肯进教室,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极了,把一身新衣服哭得一塌糊涂。他的班主任拉他进教室,他咬伤了班主任的手,朝我奔跑的姿势义无反顾—冲出人群,摔了跤,书包落到一边,他看也不看,一头扑进我怀里呜咽着叫我:“哥,我不读书!”

那是秋天,落叶满地,我半蹲着抱住我的弟弟,他的头在我怀里拱,我用手擦他的眼泪和鼻涕,然后抹在我的衣服上。后来我找不到东西擦了,就捡树叶给他擦脸,在树叶的碎裂声里,我的眼泪和树叶的碎末纷纷掉落。我找不到安慰他的话,一个劲儿说不哭不哭,心揪得紧紧的。在那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我才知道这个一直不叫我哥哥,叫我绰号让我讨厌的家伙会让我心痛,很白痴地答应他要和我念一个班的要求。那时,他刚上一年级,我上五年级。

我上中学后离家很远,周末才可以回家,家门口是一道缓坡,有一个岔路口。每到周末,弟弟都和那只白狗一起守在路口等我,他看见我,边跑边喊:“妈,哥回来了。”他和那只狗跑成了一前一后、一黑一白的两条线。他拒绝那些终日陪伴他的伙伴们的邀约时理由十分充足:“我哥回来了。我不和你们玩儿了。”

我那时身体不好,学校食堂饭菜很差,每个周末回家,母亲都要给我开小灶,弟弟不吃。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闪,落进我的碗里。但他从不说想吃的话,更不会和我争。我假装吃不了,母亲才让他吃,他粉红的舌头舔完最后一粒米饭,骄傲地对母亲说,他吃过饭的碗比洗过的还干净。

弟弟有他的私藏,他拿出私藏的时间总在临睡之前,光着身子,爬到床底下翻弄半天,爬出来,手就躲在背后,小声说:“哥,有好东西,我留着等你的,猜猜是什么?”有时候是几个核桃,有时是几个水果,最高档的一次是瓶蜂蜜,确切地说是一只装过蜂蜜有少许残留的空瓶子。弟弟说有蜂蜜的时候声音就甜得滴出蜜来了。那天晚上,我们俩先是用筷子蘸蜂蜜,他舔一次,我舔一次,后来觉得舔不过瘾,就把瓶子敲碎了,小块的玻璃集中起来,我们俩小心地舔上面残留的蜂蜜,边舔边笑。

弟弟的不顺利从中学毕业就开始了,一心想到部队服役,身体方面的原因使他不能如愿,后来一直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磕磕绊绊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疏远随着童年的远去日渐明晰。他总在走投无路时才给我打电话,哥,能帮帮我吗?他的声音里充满无奈,有时候甚至是小心翼翼的讨好。我无力改变他的一切,对他的要求心生恼恨,知道生活的艰辛了吧,为什么当初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努力?我置身于冗繁的公务之中,为我的生计奔波,没有时间静静地听他想说的话,去想一想电话那头高大的弟弟,他握着电话的神情是否像今天傍晚似的忧伤,失落。他像小时候一样依赖我,而我,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半蹲下来,为他敞开怀抱,迎他入怀,给他依靠和承诺。或许他什么也不想要,只是想叫我一声哥,只想让我为他擦去眼泪,鼓励他上路。就像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弟弟在我鼓励的目光里,一步一回头地走进了让他害怕的教室。

弟弟站在街边,像一块礁石,周围是流动的人海。我把车停在路边,想给人海里的弟弟打电话,号码按到一半,我的眼泪潸然而下。我合上手机,亲爱的弟弟啊,我突然想不起你的乳名。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杂________

②呜________

号________

磕绊绊________

( 2 )作者追忆了哪几个和弟弟成长的温馨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 3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下面语句进行赏析。

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闪,落进我的碗里。

( 4 )文章第三段写了“我”不愿听弟弟的电话,有时还无名火起,结合后文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 5 )从童年到现在,兄弟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6 )文章结尾催人泪下,意味悠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ゝ久违的温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