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人们纷纷来到田野山间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B: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一则人民子弟兵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
D: 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的。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B: 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但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C: 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D: “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璀璨 托泥带水 粗制烂造 黯然失色
B: 真谛 盛气凌人 风云突变 心旷神怡
C: 犀利 冥思瑕想 郁郁寡欢 油光可见
D: 轩昂 海誓山盟 翻来复去 不可名壮
4、选词填空。
( 1 )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________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
A: 自豪
B: 骄傲
C: 勇敢
( 2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________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
A: 敬畏
B: 敬佩
C: 尊敬
( 3 )刺骨的寒风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________。( )

A: 身体
B: 肉体
C: 躯体
( 4 )在他们身后________来凛冽的寒风。( )
A: 吹
B: 刮
C: 袭
5、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目不转睛 高不可攀 浮想联翩 宽弘大量
B: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肃然起敬 高入云宵
C: 恍然大悟 鸦雀无声 小心翼翼 心惊肉跳
D: 欣欣向荣 人声鼎沸 坚强不曲 花团锦簇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B: 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学记》《易经》《春秋》。
C: 欧阳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包法利夫人》等。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juè) 念(diào) 俯(kàn) 林寒肃(jiàn)
B: 题(bá) 鲜(yú) 雨(zhòu) 锐不可(dāng)
C: 轧(niǎn) 秀(qí) 息(zhì) 广无垠(mào)
D: 推(chóng) 劲(qiú) 栏(zhà) 络不绝(yì)
9、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茂密的树林已荡然无存 ,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大的厂房。
B: 在娱乐圈销声匿迹两年之久的张韶涵,最近带着他的电影新作《影子爱人》走进观众的视野。
C: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10、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 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 本文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蓟(jì)庭,地名。

( 1 )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 2 )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后面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填空。
①《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一句中“以”是“把”的意思。选文中“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乐”是“快乐”的意思,《醉翁亭记》“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加点的“乐”是“以……为乐”的意思。选文中“心乐之”一句中“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蛇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4 )下面是有关小石潭水描写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对小石潭水进行了描写。听觉 上,“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小石潭流水的清脆悦耳;视觉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正面描写潭水之清,游鱼及其影子则是从侧面描写潭水之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补丁

黑白

①不久前,女儿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了,女儿难过得哭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上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

②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 1 )你认为题目“生命的补丁”中的“生命的”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 2 )衣服、鞋子打了补丁,自然影响观瞻,而在作者眼中,打了补丁的衣服和鞋子却“呈现出一种完美”,从这赞叹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③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 4 )你的生命是否也有“缺憾”或“伤口”?你是怎样看待和处理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第十一筐青菜

吴昌勇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
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②一天进村好几趟呢!一位当地干部说,这个时候,群众看见我们的身影,听见我们的声音,心里
才安生。望着各家各户的门牌,村干部说,生活还得继续,日子总会回归平静,对不?正在村中走着, 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③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④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⑤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

⑥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⑦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⑧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

⑨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⑩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⑪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⑫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
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
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 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⑬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
呢。

⑭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⑮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
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 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⑯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⑰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⑱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⑲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
满了。

⑳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选自《人民日报 》,2020年2月 )

( 1 )阅读全文,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 2 )分析第⑫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老菜农)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②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 4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目“第十一筐青菜”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留在_______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到:“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泪、无休止”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