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佝(lǚ) 尽职守(kè)
B: 凿(ruì) 扶(yè) 成吉思(hán)
C: 落(yǔn) 田(bǔ) 一黄土(póu)
D: 忐(tǎn) 褓(qiǎng) 气吞牛(dòu)
2、

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ī)息 商(què) 荣(yīng) 扣人心(xuán)
B: 褓(qiǎng) 鳞次比(zhì) 连(gèn) 明目善(lài)
C: 笑(xī) 并行不(bèi) 恣(suī) 强不舍(guō)
D: 然(wǎng) 不置辩(xiè) 热(zhì) 万恶不(shè)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纪念屈原,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B: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7N9流感不再扩散。
C: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但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4、根据下列描写选出相应的人物(只填写序号)( )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他说,“这是条野狗!……”

A: 赫留金
B: 大黄
C: 警官
D: 祥子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近日以《深山杏林傲风霜》为题播出了孝昌县“最美村医”何志英的动人事迹。
B: 湖北来凤县一所民办高中为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建雕像的做法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C: 一名武汉市79岁老人在目睹放鞭给人们带来的意外伤害后吟诗作词支持禁鞭。
D: 面向全国公开招考选拔研究生的举措表明了孝感市对人才的重视。
6、

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藻(xìng) 嘶(yǎ) 蓬(hāo) 道阻且(jī)
B: 慰(jiè ) 息(zhì) 骨(hái) 奄奄一息(ān)
C: 阔(chuò) 水(chàn) 荣(yīng) 吹毛求(chī)
D: 镜(kuī) 回(yū) 罚(chěng) 窕淑女(yǎo)
7、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 “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 《小石潭记》《屈原》《海燕》《白杨礼赞》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高尔基、茅盾。
D: 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8、

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90%以上的肺癌发生的原因是主动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所造成的结果。其中,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大。一些权威调查数据表明,被动吸“二手”烟者患肺癌的机率比常人高出6倍。那么,如何减少非吸烟者被动吸“二手”烟的几率呢?②有关部门应以加大禁烟进程为思路,尽快出台相关禁烟法规,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A: ①句应删除“所”②句应将“加大”改为“加快”。
B: ①句应删除“所”②句应在“公共场所”前加“室内外”。
C: ①句应删除“所造成的结果”②句应将“加大”改为“加快”。
D: ①句应删除“所造成的结果”②句应在“公共场所”前加“室内外”。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给住院的校工送来水果,他感动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 “小岩,你怎能给同桌抄你的作业?”“怪哉,君子成人之美,何罪之有?”小岩很不服气。
C: 西瓜滞销,小京替卖瓜的叔叔写了张促销广告:“西瓜性凉可消暑,多食无益须谨慎。”
D: 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借您的书弄破了。”她笑道:“没事儿,‘读书破万卷’嘛。”
1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聒噪 炒鱿鱼 心无旁婺 断章取义
B: 灵柩 顶梁柱 怒不可遏 重蹈覆辙
C: 阴晦 狙击手 侍才放旷 面面相觑
D: 宣泄 跌眼睛 红装素裹 吹毛求疵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次北固山下》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相关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便向路,处处志之 迷,不复得路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3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 4 )《桃花源记》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桥的事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南圩、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东边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方式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6日有删改作者路明)

( 1 )阅读文本,揣摩文中“胆子”的含义。
( 2 )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此句改为“那座桥消失了”行吗?为什么?)

②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句中“欢天喜地”连用两次有何用意?)

( 3 )有人认为,本文题为“关于桥的事”,但主要写了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小镇拆迁等与桥无关的内容,不太妥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运用散文知识简要阐述。
( 4 )作家王彬说,散文无非是一种包孕情感的文学自述而已。本文作者想通过“桥的事”诉说些什么?写出你的感悟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壁 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 1 )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每一幅壁画拟一个四字标题。
  ②阳光诗情   ③      

( 2 )题目“壁画”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绘壁画的?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 3 )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本,才真是可惜”?

( 4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将风景视作壁画,来自于高中时一次看画展的错觉,从此她喜欢上了真正的壁画。
B: 文中的壁画很多都是作者透过窗户来欣赏的,可见“窗户是中国建筑的眼睛——潘嘉良(建筑学家)”。
C: 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既有柔美的一面,也有充满力量的一面,但是这种美,作者并非一开始就发现的,“不太欣赏”体现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D: 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寓理于景,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阅读艾青的《镜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酩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满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