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 面,语序不当) B: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 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 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 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 径”搭配不当)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承,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 为了加强管理,每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总是一边站着一位值班领导。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段考各学科都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 那烟雨迷蒙的红水河,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C: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D: 用这个办法烧开水,由十分钟烧开一锅,变为五分钟烧开一锅,时间缩短了一倍。 |
4、 | 指出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不亦说乎( 愉快 )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B: 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 项为之强(脖颈) C: 是知也(知道)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叶(凋谢) D: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
5、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锡箔 盔甲 感慨 人声鼎沸 B: 朗润 抖擞 响晴 花枝招展 C: 澄清 静谧 吝啬 淅淅沥沥 D: 铃铛 化妆 絮叨 美不盛收 |
6、 |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油光可鉴 胭脂褪尽 险象叠生 水波鳞鳞 B: 引经据典 人迹罕至 天翻地覆 相形见绌 C: 英雄气慨 鸡毛掸子 原弛蜡象 锲而不舍 D: 津津有味 仙露琼浆 眼花缭乱 怨天忧人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草虽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 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 他俩的爱好、处事方法大相径庭。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
8、 | 下列的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诘责(jí) 虐待(nüè) 深恶痛疾(è)B: 禁锢(kù) 馈赠(kuì) 污秽(suì) 诚惶诚恐(huáng) C: 不逊(xùn) 黝黑(yǒu) 炽热(chì) 颔首低眉(hàn) D: 滞留(zhì) 折戟 (jǐ) 徘徊(huí) 长吁短叹(yū) |
9、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哂笑(xī) 狩猎(shǒu) 挑衅(xìn) 奄奄一息(yǎn yǎn)B: 拮据(jù) 慰藉(jí) 狡黠(xiá) 混为一谈(hùn) C: 绽开(zhàn) 嫉妒(jí) 炽热(chì) 鳞次栉比(zhì) D: 蜷曲(juǎn) 迸射(bìng) 刹那(chà) 潜移默化(qián) |
10、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先写塞外雪景,再写天气奇寒,为送别渲染了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别朋友,山回路转中不见其踪影,隐含着对老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C: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D: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通过现身的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选自《搜神记》)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父 亡 无 以 葬 乃 自 卖 为 奴 以 供 丧 事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 凌空而去 委而去之 B: 与钱一万 与臣而将四矣 C: 知其贤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天之织女 辍耕之垄上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②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故事描写了织女下凡“织缣百匹”,侧重于表现织女的勤劳和善良。 B: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了仙女织女,主动下界为其偿还债务。 C: 故事中董永和织女结为夫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D: 董永和七仙女故事,既是中国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优美艺术作品。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子规①的画【日】夏目漱石
①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者归拢到一块儿拿去裱褙。
②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解:“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画得不好,须知乃病重所为。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
③从这个注解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规在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他是给这幅画题了一首短诗寄来熊本的:
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
君今在火国②,不知何日归。
④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的枝上,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数叶子,才不过寥寥八九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围是用冷蓝色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⑤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画得极其仔细,一丝不苟。费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时挥洒自如的性情来讲,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③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他俳句上已经熟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本领。
⑥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朴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触到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看到这幅画时,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又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绌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那掩抑不住的朴拙。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耿和愚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毕竟由于他腕下缺乏挥洒自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拙”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⑦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拙”的痕迹。在我和他交往多年的任何时候,从未记得他曾有过因“拙”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从他特地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感受到了他的“拙”相。其结果,既令我哑然失笑,又教我感怀无量。对我来说,这之中充满无限兴味值得琢磨。只是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如有可能,真想让子规为补偿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拙”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选自《笑与泪——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有删改)
【注释】①子规:即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学校念书时的同学,也是他的俳句老师。②火国:熊本的雅称。③不折:人名。与下文的虚子,同为作者与子规的友人。
( 1 )下列关于子规画作“关东菊”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独处”,就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有的人会认为,独处是一种孤独;有人说独处会寂寞;也有人认为独处会带来快乐……
请以“独处也快乐”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写清楚“独处带来的快乐”的方面,充分表现“快乐”的处境。②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③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④文体明确。⑤不得套作、抄袭。⑥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