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淞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
2、 |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赶上汛期,江水很大,络绎不绝 , 让人很是担心。B: 那位老人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穿戴得一尘不染。 C: 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一丝不苟 , 含蓄浓缩。 D: 老同学难得一聚,畅饮赋诗,高谈阔论 , 尽显才情,好不自在。 |
3、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②⑤④①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①⑤②④ |
4、 | 对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涉足:用脚走过河去。 B: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C: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D: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 , 十分幽寂。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
5、 |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C: 《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都德,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6、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令爱这次获得大奖,多亏了您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B: 本学会将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 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员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D: 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您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您在家恭候。 |
7、 |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璧 逶迤 失魂落魄 万籁俱寂 B: 琐屑 颓唐 酣然入梦 剧理力争 C: 狼藉 祖籍 节衣缩食 辗转反侧 D: 眷恋 红署 如数奉还 热泪盈眶 |
8、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乐曲是五声音阶,这“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 B: 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成年是二十岁,称为弱冠。 C: 我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古代官员被贬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 D: 古代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其中寅为羊,未为虎。 |
9、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各医疗机构要做到:全面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全力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B: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 种子,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鲜花,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D: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
10、 |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杳无消息 任劳任怨 恹恹欲睡 锐不可挡 B: 一丝不苟 如梦初醒 弹精竭虑 抑扬顿挫 C: 触目伤怀 自出心裁 藏污纳垢 春寒料峭 D: 正襟危坐 因地制宜 深恶痛疾 自渐形秽 |
阅读下列古文,回答小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 2 )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注释)贤:贤明的人;弘毅:宽宏坚毅。 ( 1 )翻译句子。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2 )(甲)(乙)两段选文告诉我们哪些学习上的道理?请写出三点。 |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得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②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地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地、久久地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⑤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⑥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选自《思维与科学》)
( 1 )阅读文章,理清文脉,以“父母”或“父亲”为陈述对象,概括相关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坐等为“我”开门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链接材料】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予,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琉的,在雨里静默着。
第①段:________图;第②段:________图;第③段:________图。
( 2 )指出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3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写蜜蜂、蝴蝶有什么作用?句中的“闹”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结合全文,请说说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周国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那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