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④ |
2、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 《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我国鲁迅先生的作品。 C: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举指科举时代的乡试考中。 D: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莫泊桑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的作品。 |
3、 | 根据句意,依次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________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________的神情。 ③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________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④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________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A: 摇 悲凉 显 愁B: 晃 恭敬 现 熬 C: 抖 凄凉 闪 苦 D: 站 悲凉 冒 逼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诬蔑(miè) 蛮横(hèng) 埋没(mò) 出类拔萃(cuì) B: 剥削(bō) 祈祷(qǐ) 拙劣(zhuō) 不知所措(cuò) C: 彷徨(páng) 抉择(jué) 崭新(zhǎn) 强词夺理(qiáng) D: 逸事(yì) 堕落(duò) 挚爱(zhì) 挑拨离间(jiān) |
5、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哪一部名著的思想内容的?( )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家》 D: 《左传》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凌驾 响当当 开卷有益 无与伦比 B: 亵渎 座右铭 起承转和 对答如流 C: 栈桥 连锁店 豁然惯通 袖手旁观 D: 嘻闹 挡剑牌 孤军奋战 歇斯底里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 他翻来覆去地想这件事,但还是没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C: 意志消沉的史铁生同意去北海公园赏花,这令母亲喜出望外。 D: 每次捧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都会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
8、 |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 A: 谢灵运 B: 陶渊明 C: 王维 D: 李白 |
9、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__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__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__________。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 ①②③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胆怯(qiè) 船舷(xuán) 刹(shà)那 鞭辟(pì)入里B: 症结(zhēng) 谙熟(ān) 炽(chì)痛 风雪载(zài)途 C: 苍劲(jìn) 啜泣(chuò) 悖论(bó) 叱咤风云(chà) D: 粗犷(guǎng) 摒(bǐng)弃 攒聚(zǎn) 夺眶而出(kuāng) |
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________;“风正”,________。( 2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沿溯阻绝________ ③虽乘奔御风________ ④属引凄异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母亲这把干柴
朱成玉
①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留给你的一树李子,熟透了,一个一个落到地上,最后一个都落了,你还没回来!”
②我仿佛看到母亲站在那李子树下,忧伤地捡起最后一个李子,内心该是怎样的落寞和荒芜!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佝偻着的身影,那一把我赖以取暖的干柴。
③终生的劳碌让母亲驼了背,这一点和外婆很像,外婆老的时候,腰弯得厉害,随时都有吻到脚背的可能,看上去,仿佛一个悲伤的句号。如今,母亲也在通往“句号”的路上。母亲这一生,承受着多少失望,又扶着多少希望,倚在风雨飘摇的门框,望着我们回家的路啊!
④我为何不能早一点迈进她的门槛儿?
⑤小时候的深秋,母亲常常带着我去郊外割荒草回家做引火柴,那时候母亲力气很大,腰也不驼,所以她的柴火总是很大的一捆,母亲扛在肩头一点儿也不吃力,甚至不妨碍和我玩耍。没想到,很多年后,能让我最确切地形容母亲的词汇,竟然就是这把干柴。
⑥母亲扛着家的重担,也扛着一家人的暖,因为爱,那担子再重,她都不忍换一下肩膀。母亲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只为了,给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
⑦母亲,孤单的背影是我眼中的繁华。以此为枕,推开一个又一个清晨。任我怎样在梦里奔腾,也走不过她目光里的哀凉。
⑧没有玩具,母亲给我们做。缝沙包,扎毽子,用硬一点的纸画扑克,我们的童年其乐融融。贫穷让我们消瘦,却并未让我们晦暗,为了在风中唤醒一盏灯笼,母亲耗尽了整整一生的火柴。
⑨母亲骨子里是个浪漫的人,但凡父亲单位里发了电影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北风呼号,都会领着我去看,我记不住片子的内容,记住了母亲的怀抱,那种温暖让人贪恋,往往电影还没看完,我就睡着了。回去的路上,母亲叫不醒我,只好背着我,怕我感冒,就用她的外套蒙着我的头,自己穿着单薄的衬衫闯进风里,扣子开了,也来不及去系,像一本被打开的经书,让我念诵不已。
⑩我贪玩儿,黑天了也没回家,母亲出来寻找,一遍一遍唤着我的名字。很远我就能听见,手提灯笼的母亲,是离我身体最近的一束光。
⑪母亲这把干柴,越来越轻了。我们和岁月,都是榨汁机,压榨得母亲,再也滴不出一滴汁液来。
⑫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她上手术台,母亲很轻,骨头仿佛都变成空心的,一点分量都没有。让我想起在生活的最低谷,母亲掉着眼泪说:“如果谁肯把我买了去,我倒也乐意,给你们换几顿饱饭!”可是母亲这把干柴,卖不上好价钱,又轻又瘦的一捆,谁都不肯瞧上一眼。
⑬有一次回家小住,我执意睡在母亲身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孩子好奇滴问:“爸爸,你这么大了,为啥还让奶奶抱啊。”我说:“爸爸虽然长大了,可是在你奶奶眼里,爸爸永远是个孩子。”母亲可以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她的怀抱,却永远辽阔。
⑭那一夜,我在和母亲有关的梦里取暖,习惯性失眠的母亲,她的梦,又在哪个角落里漂移呢?
⑮梦里的母亲步履蹒跚,可不知为何,我怎么追也追不上她!
(选自《幸福·悦读》)
( 1 )梳理文章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母亲带“我”割荒草做引火柴→ A ________→ B________.
( 2 )文章以“母亲这把干柴”为标题,有何作用?年画:中国人特有的民间艺术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大多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喜庆吉祥之意。在中国,一提起过年,几乎每个人心中都会出现一幅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其中承载了太多中国人关于年的美好记忆。
②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帖”,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才由此定名。
③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也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④年画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年画内容有金鸡、春牛、胖娃娃、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年画多数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袛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⑤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其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甚至秦代,然而年画的真正形式是在宋代。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宋代年画的主要题材有门神、门画、灶王、钟馗、桃符、春牌等,一年一换,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的信仰渐渐淡化,而以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门、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为主。因而,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也得以发展。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⑥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从题材内容,而且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版式里,都能一眼识别出来。可以说,年画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民间文化内涵。
⑦近年来,传统年画似有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趋势,但其承载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不会消失,即便它不再彰显,也仍然会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灵魂中……
( 1 )文章第②-⑥段具体介绍了年画的________、特点、________和________。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我们熟知的三大年画之乡——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均为明代开始兴起。
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