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不错意也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 四支僵劲
2、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人期行,相而去。 委:舍弃 (《世说新语》二则)
B: 匹夫不可志也。 夺:改变 (《论语》十二章)
C: 其一坐于前。 犬:狗 (蒲松龄《狼》)
D: 不若无闻也。 不若:不如 (《穿井得一人》)
3、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学校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读书·励志》主题系列活动。
B: 原产墨西哥的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个颜色不同的品种。
C: 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D: “在最好的年纪,我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姚扬说:“这次到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支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hè) 孤(shuāng) 愧(zuò) 龙(pān)
B: 寒(jìng) 问(jié) 俩(zhī) 然(piān)
C: 瓦(lì) 唐(tuí) 河(xiáo) 胎(pēi)
D: 荒(mìu) 尬(gān) 红(yīn) 皱(zhé)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 《镜花缘》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 在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
D: 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秦楚国的丝织品,通过西南水路运往缅甸、印度一带,这一条古丝绸之路一直鲜为人知
B: 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C: 大庭广众之下,他抱着自己的老母亲痛哭流涕,周围的人们表情各异。
D: 为了让安全用气家喻户晓 , 区燃气管理中心于日前启动了宣传周活动。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墨池记》是曾巩应邀为王羲之墨池写的记文,文章阐释了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
B: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梦幻般的色彩。
C: 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变色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D: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出师表》《捕蛇者说》中的“铭”、“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春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同新冠肺炎病毒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将无数患者从死神手中解救出来。
B: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C: 施工现场,机器声震耳欲聋 , 工人们夜以继日。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横空出世。
D: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战“疫”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众多国家中鹤立鸡群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花团锦簇反唇相讥
B: 面面相觑前抑后合
C: 黔驴伎穷磨刀霍霍
D: 讳疾忌医宠然大物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C: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 2 )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注释】①伯夷:人名,殷商时孤竹君之子。②纣:即商纣王。③盍:何不。④西伯:即周文王。⑤太公:即姜子牙

(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伯夷纣 故患有所不
B: 闻文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C: 天下之父归 能面刺寡人过者
D: 为政于天下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以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 3 )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两处)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 4 )(乙)文中叙述伯夷、姜太公“归之”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5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为政”的关键在于什么?(概括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陪母亲借钱

丁国梅

①那年秋天,大哥结婚。母亲跟大哥说:“我们家虽然穷,但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婚事必须要办得体体面面。”

②母亲进房里拿出一条方围巾铺在床上,这围巾只有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从箱子里拿出来戴,围巾散发着浓浓的樟脑丸的味道。然后她又从细篾鞋篮子里拿出两双新做的布鞋,千层底的那种。她把鞋码在围巾里,包好,夹在腋下。喊我说:“老幺,跟妈妈做个伴,去后台岭上姚妈家借钱。”

③出门时,天已黑尽,借着星星微弱的亮光,母亲从柴火垛里抽出一根棍子拿在手上。

④到后台岭必须经过一片长长的竹林,所谓竹林,也不全是竹子,还有高大的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矮灌木,黑黢黢的一大片,里面不时传出一种异常恐怖的鸟叫声。我知道这种鸟,黑色的体型很大,经常在晚上叫,据说叫“老巴子”。大人们吓小孩子都是说,再哭,再哭老巴子来了。

⑤我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屏住呼吸,脚步轻轻地跟着母亲快步走。

⑥走过竹林就是后台岭了,母亲把棍子放在一户人家的院子边,腾出手来牵我的手,我感觉到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

⑦终于到了姚妈家,姚妈姚爹都在掰棉花。母亲取出腋下的包裏,笑着说:“姚哥姚姐,这是我给你俩做的鞋,不成敬意。”

⑧他们并没有接母亲手里的鞋只是笑着说了声:“好,好,你太讲礼节了。”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赔着笑脸说:“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⑨姚妈说:“谁没个为难的时候呢?乡里乡亲的这么客气干啥呢?”

⑩说归说,但她却没有去拿钱,继续埋头掰棉花。

⑪那时候刚刚包田到户,棉花大丰收,人们白天把棉花摘回来,晚上坐在灯下掰,家家户户都有堆得像山一样的棉花,墙上爬满了红铃虫。

⑫母亲拿过板凳,围着棉花筛坐下,开始掰棉花。棉花筛是特制的专门掰棉花用的,用竹子制成,直径一米左右。母亲叫我坐她身边,指着我对姚妈说:“别看我家老幺年纪小手爪子快得很,赶得上一个大人掰棉花呢。”

⑬掰了一筛又一筛,一筛又一筛。其间母亲不断地说些好听的话,一副恭敬讨好的样子,尽其一个穷人的卑微。

⑭太困了,我昏昏沉沉地伏在母亲腿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把我叫醒,说要回家了。我睁开眼睛,看见姚妈把手伸进怀里(大襟子衣服的口袋在怀里),拿出一个蓝格子手帕卷,慢慢展开,说:“妺子,鸡都叫两遍了,天马上就亮了,这是八十块钱,拿去吧!你说要一百块钱,我手头实在是只有这么多了。

⑮母亲千恩万谢后,牵着我的手回家,寻找到先前搁在那里的棍子,原路返回。走过竹林时,我莫名其妙地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母亲抹了一下眼睛说:“老幺,不哭,谁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定要记得这个恩情。”

⑯那年年底的一个晴天,母亲称了一斤红糖,去姚妈家把钱还了。那天母亲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姚妈硬是要留我们吃午饭,吃的是猪肉白莱炖粉条,很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8期)

( 1 )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母亲的表现

姚妈的表现

借钱

①________

言语看似热情,行动冷淡,有拒人之感

还钱

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自信、坦然)

②________


(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赔着笑脸说:“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 3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4 )文章第⑮段写,“我”走过竹林时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我”为什么会哭?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握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疚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 1 )本文以“温暖的小刀”为题,有什么含义?

( 2 )理解第二段末句中在“秘密”在文中具体指:

( 3 )通读全文,写出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4 )本文刻画的人物细节尤为精彩,请品析划线句。

( 5 )假若你是那个女生,考试结束后,你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留在心中的那份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考生本人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等一旧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