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唐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B: 9月5日,三个学校的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
C: 通过交警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整治,我县的交通肇事率大幅下滑。
D: 在“书香进校园”活动中,使我校阅读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变。
2、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A: 表现小弗朗士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B: 表现小弗朗士对法语、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C: 表现小弗朗士对敌人暴行的无比愤怒,对鸽子、对和平的无比热爱。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B: 在云安六都码头下浩瀚的西江里,一个渔翁正在悠闲垂钓。
C: 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 , 青丝变白发。
D: 于是点上一枝烟,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
B: 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 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5、

选择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苏轼,这篇短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B: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作者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沦陷地人民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C: 《泊秦准》的作者杜牧,就是指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诗句中的“杜”。
D: 《人琴俱亡》选自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表达了子敬和子猷的手足情深。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州市民幸福感提升,是由于社区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上的努力的结果。
B: 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大家围绕“红船精神”的表述,在不同层面组织过几次讨论。
C: 由于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通过手机进入课堂,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由选择。
D: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还不长,在健全、建立制度方面还存在问题。
7、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步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 , 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B: 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之一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 姚明成为管办分离后的新一任篮协主席,绝对是所有符合人选当中最突出的,也是众望所归
D: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8、

选出对《夸父逐日》故事的内容评述不当的一项( )

A: 夸父是敢于与自然斗争的英雄。
B: 夸父不自量力,他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C: 夸父逐日虽然以悲剧结尾,但他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D: 故事夸大地表现了夸父的神力,是对人类力量的歌颂。
9、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 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落实。
D: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0、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娴熟:熟练。)
B: 就这句话,让贾里茅塞顿开。(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C: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
D: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 1 )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 2 )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 1 )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①问之,曰:欲作针。________

②学而时习之________

( 2 )除“铁杵磨针”外,这则故事可用一个成语________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请你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生气的成本有多高
林海峰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酌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
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⑩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
(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

( 1 )细读第①一③段,分析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引发心脏病。
B: 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
C: 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
D: 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
( 3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划线词语的作用。
①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为了应激,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 4 )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①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②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 5 )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童谣岁月长

唐毅

①回老家逢着儿时伙伴,讲起孩提的“玩”,我抚忆再三,一些似已淡忘的旧事,又渐渐明晰起来。

②小伙伴之间,做游戏、捉迷藏、讲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起“唱”童谣的时候也多,也很有趣。至今还记得一些,如《打电话》:“喂喂喂,打电话,问你的幺妹嫁不嫁?嫁给我、我不要,嫁给别人我要告。”我已忘了是怎么学会的,也不知道“嫁”的含义。但很好听,童声清亮,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③在我的老家,童谣并不是“唱”,是念,近乎于唱,很特别。通常情况下,小孩子唱的童谣是由成年人教的,谁教呢?妈妈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是外婆。小孩子对长辈的依恋,大概也是从童谣开始的。譬如有一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在哪里呢?不知道。小孩子唱着,想象里也一定有一座古老的桥吧。

④我的外婆在我出世前就不在人世了,自然不能教我唱童谣。但别的孩子有外婆,我就可以跟着学,或者别的孩子学会之后,听他们唱一遍,我也就会唱了。如:“老天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或者,有时回家,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拉过来又推过去,做“拉锯”的游戏,“拉锯,还锯,外婆门前耍把戏;请孙孙,去看戏,没有好吃的,青菜萝卜也可以。”每每说到这里,我就特别想念从未见过面的外婆。

童谣是童年的蓝天和白云,是孩提时代快乐的歌。有时,想起儿时玩过的游戏,还有讲过的话,我仍禁不住好笑。毕竟真实地拥有过,谁不是从天真无邪的童谣里走过来的呢?回忆真有意思,可以把那些美好的童真在心里重演一遍,暂时拉近距离。

⑥现在读到一些韵味隽永的儿歌,为了不致忘记,我就要用笔记下。也真有些无奈,童谣的流传,原本是用口的,童年时候,哪里需要用笔呢?后来我长大了,在这方面真不中用。中国的民间文学,多是以口授的形式流传的。童谣也属于民歌的一种。可现在一些严肃的新诗,常常不如童谣有意思。比如《过横塘》:“月光光,照河塘。骑竹马,过横塘。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牵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读了这样的童谣,我觉得它像唐诗,像宋词,像元曲,更像一首好的白话诗。

⑦在闲暇之日,我读童谣,总想起童年;唱童谣,就想起了童年的伙伴。不知怎么的,在成年的岁月里,童谣虽然能让人思考,却再也记不清楚,也念不出那样的“味道”。有时候很让我茫然,我的童谣,似乎还停留在故乡的草丛间,那时记得很多,怎么现在大都忘了呢?

⑧不过,故乡是永远也忘不了的。但那唱着童谣的岁月,仿佛一夜之间,是真的渐渐远去了。

(有改动)

( 1 )文章以“童谣岁月长”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述。
( 2 )结合第②③④段概括出童谣能够让“我”渐渐明晰的原因?
( 3 )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简述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4 )作者在第⑥段引用了《过横塘》的内容,用意是什么?
( 5 )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第⑧段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主席2019年新年贺词)

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和你一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三轮车夫”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