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嘉峪关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绝别 祷告 翻来复去
B: 化妆 瞭亮 鉴赏 人生鼎沸
C: 渊博 确凿 和蔼 喜出望外
D: 绅士 分岐 心绪 油然而升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 ②④③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④①③
3、

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言文字伟大祖国花儿开放踢几脚球。(分析: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B: 时钟“当、当、当、当……”敲了9下,我断定他今晚大约不会来了。(分析:句中“断定”和“大约”自相矛盾,修改时要删去“大约”一词。)
C: 《智取生辰纲》一文故事情节抑扬顿挫,让人读后难以忘怀。(分析:这句话中成语“抑扬顿挫”的运用准确无误。)
D: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奥楚篾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5、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争妍斗艳 积伶积俐 左顾右盼 无可言喻
B: 忧哉游哉 无济于事 束手无策 精疲力竭
C: 寡不敌众 三眼一板 不胜其烦 萍水相逢
D: 光怪陆离 小心翼翼 局促不安 苦思冥想
6、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多)
B: 牡丹之爱,乎众矣(应当)
C: 不蔓不(长枝)
D: 亭亭净(种植)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上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
B: 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例如,“他长得像他的爸爸”就是一个明喻句。
C: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
D: 《天净沙》是曲牌名,不是题目;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8、翻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确的一项( )
A: 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疲倦。
B: 学习如果不知满足,教诲人也不会不知疲倦。
C: 学习不知讨厌,教诲人不知疲倦。
D: 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人不知疲倦。
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说,酒是他进行创作的催化剂,有时搜索枯肠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下生花。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B: 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而添枝加叶
C: 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 , 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化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D: 该公司曾蝉联年度销售冠军,而今失去了冠军宝座,虽然最近一个月的销售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即便它能反戈一击 , 也不再是市场的旗帜了。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 1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 2 )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①便还家 要:________
②渔人甚之 异: ________

( 2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处处之寻向所
B: 屋舍俨自乐
C: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无丝竹乱耳
D: 见渔人,大惊不知有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4 )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 1 )请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 2 )文章第3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 3 )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8段画线的句子。

( 4 )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 5 )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园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花园里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
③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
④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有删节)

( 1 )选文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 的经历。

( 2 )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作者童年时对蟋蟀的喜爱具体表现在哪里。

( 3 )选文多处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细致生动,富有童真童趣。请以第②段中划线句为例,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出鞘的利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