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沂市瓦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倾尽作者毕生心血。我们阅读时,不仅要了解情节内容,而且还需要浮光掠影 , 字字句句仔细品味。
B: 别人向你请教时,你一定要把道理讲到别人很容易明白的程度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也要耐心讲解,力求理至易明
C: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D: 这本侦探小说的开头引人入胜,但随着案情扑朔迷离的发展,很多情节就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摆在天津人民面前的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B: 受利益驱动,地沟油、毒豆芽、黑胶囊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地冒了出来。
C: 经过科技工作者们孜孜不倦的探案,“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里面深藏的苦与无奈。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 仁|在其中矣
D: 回也不改|其乐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板桥博物馆,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对讲解员提出的问题,都能随声附和
B: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面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C: 阿尔卑斯山地原是不毛之地 , 现已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
D: 这片人迹罕至的滩泽,除有几只大鸟在空中飞过,再无任何声息。
5、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赠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 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 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 , 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 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6、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③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④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A: ②③④①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③①
D: ①④③②
7、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 各有千秋。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 一阵秋风扫过,秋叶恋恋不舍地脱离了树枝母亲,就像一群群黄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9、下列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不胜 委去之
B: 公输子意不过欲杀臣 辍耕垄上
C: 域民不封疆之界 天下之所顺
D: 然而不胜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
10、下面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威严 楞住 咀嚼 心事重重
B: 眨眼 瞒着 踌躇 津津乐道
C: 搀扶 雕塑 跌倒 喜出望外
D: 凝视 翘首 温和 喃喃自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 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 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万里桥记

(宋)刘光祖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

【注】①聘:访。②勋庸:功绩。③仿佛:相仿。④酾;疏导。⑤末:非根本的。

(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明又千载象 没:去世
B: 其说虽 殊:奇特
C: 孰不怀古以今 图:谋划
D: 记其大者而其细 遗:舍弃
(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②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 3 )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 1 )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 )

A: 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B: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C: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D: 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2 )这几段文字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
B: 对比论证
C: 道理论证
D: 比喻论证
( 3 )创造力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常保持好奇心;探求新思路;产生小的灵感。
B: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产生小的灵感。
C: 不断积累知识;运用所得的知识;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 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月饼

肖复兴

①记得我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就特别羡慕店里卖的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那时就只是这样传统月饼老几样,哪里有如今又是水果馅又是海鲜馅,居然还有什么人参馅,花脸一样百变时尚起来。可那时中秋的月饼在北京城里绝对的地道,做工地道,包装也地道,装在油篓或纸匣子里,顶上面再包一张红纸,简朴,却透着喜兴,旧时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②只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月饼,年年中秋节,都是母亲自己做月饼。说老实话,她老人家的月饼是不仅远远赶不上致美斋或稻香村的味道,就连我家门口小店里的月饼的味道也赶不上。但母亲做月饼总是能够给全家带来快乐,节日的气氛就是这样从母亲开始着手做月饼弥漫开来的。

③母亲先剥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搀上桂花和用擀面棍擀碎的冰糖渣儿,撒上青丝红丝,再浇上香油,拌上点儿湿面粉,切成一小方块一小方块的,便是月饼馅了。然后,母亲用香油和面,用擀面棍擀成圆圆的小薄饼,包上馅,再在中间点上小红点儿,就开始上锅煎了。怕饼厚煎不熟,母亲总是把饼用擀面棍擀得很薄,我总觉得这样薄,不是和一般的馅饼一样了吗?而店里卖的月饼,都是厚厚的,就像京戏里武生或老生脚底下踩着厚厚的高底靴,那才叫角儿,那才叫做月饼嘛。

④每次和母亲争,母亲每次都会说:“那是店里的月饼,这是咱家的月饼。”这样简单的解释怎么能够说服我呢?便总觉得没有外面店里卖的月饼好,嘴里吃着母亲做的月饼,心里还是惦记着外面店里卖的月饼,总觉得外面的月亮比自己家里的圆,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母亲亲手做的月饼,是外面绝对买不到的月饼。当然,明白这一点,是在我长大以后,小时候,孩子都是不大懂事的。

⑤好多年前,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中秋节时,我别出xīn cái请母亲动手再做做月饼给全家吃,其实,是为了给儿子吃。那时,儿子刚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尝尝以往艰辛日子的味道,别一天到晚吃凉不管酸。多年不自己做月饼的母亲来了情绪,开始兴致勃勃地做馅、和面、点红点儿,上锅煎饼,一个人拳打脚踢,满屋子香飘四溢。月饼做好了,儿子咬了两口就扔下了。他还是愿意到外面去买商店里的月饼吃,特别要吃双黄莲蓉。

⑥如今,谁还会在家里自己动手做月饼?谁又会愿意吃这样的月饼呢?都说岁月流逝,其实,流逝的岂止是岁月?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别出xīn cái(________)

( 2 )第⑤段划线词“拳打脚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3 )朗读第④段画线句,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重读?为什么?
( 4 )下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交代了母亲自己做月饼的原因以及带来全家的快乐的节日气氛。
B: 第③段的“剥”“撒”“浇”等动词表现了母亲制作月饼时动作的娴熟。
C: 第③段将母亲月饼的“薄”与店里月饼的“厚”形成对比,为下文我的不满埋伏笔。
D: 第⑤段写多年前我还请母亲为全家做月饼,是为了让儿子体验过去生活的艰苦辛酸。
( 5 )将第⑥段与下面这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

怀念母亲!怀念母亲亲手制作的月饼!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站在有光的地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均可;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700—8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跳跃指间的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