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C: 《陋室铭》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 《卖油翁》通过讲故事阐明事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炫耀xuàn 头晕目眩xuàn 犷野kuàng 恃才放旷kuàngB: 冰雹báo 越俎代庖páo 撩拨liáo 穷愁潦倒liáo C: 栅栏shān 姗姗来迟shān 酝酿niàng 踉踉跄跄liàng D: 门槛kǎn 粗制滥造 làn 蓬蒿péng 天衣无缝féng |
3、 |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是( ) A: “他只说了一句话”中的“只”是副词;“从昨天开始”中的“从”是介词;“他是‘最美少年’,因为他学习和品德都好”中的“因为”是连词。B: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小说集《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地研究,后来就在那里发现了镭。B: 考生在考场上奋力答题,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 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D: 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人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C: “唉!”作者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D: 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要把这个问题迅速反应给上级有关部门。 B: 我们要不断创造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良好社会氛围,反对那种等、靠、要的不良习气。 C: 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表演,引来了人们阵阵喝彩。 D: 他的计算机技术非常熟练,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
7、 |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追问,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词,继而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妈妈十分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担心吵醒儿子。 D: 共产党员绝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 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好。 |
8、 |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流缓慢,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和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B: “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一句是递进关系。 C: 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引用、比喻修辞方法。 D: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一句中冒号后面应加上双引号。 |
9、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确凿(záo) 迸射(bèng) 周道如砥(dǐ) B: 阴霾(mái) 家醅(pēi) 真谛(dì) 强聒不舍(guō) C: 瓦砾(lì) 拮据(jié) 蓬蒿(hāo) 千山万壑(hè) D: 栖息(qī) 翩然(piān) 喧嚷(xuān) 气吞斗牛(dòu) |
10、 |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zhù) 称职(chèn) 窸窣(sū) 陛下(bì) B: 匿笑(nì) 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 援助(yuán) 猝然(cù) 尴尬(gǎ) 嬉戏(xī) D: 吆喝(yāo) 诀别(jüé) 扒窃(pá) 头衔(xián)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朝辞白帝彩云间 B: 结友而别 别君去兮何时还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香远益清 D: 及鲁肃过寻阳 过中不至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醒能述以文者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为人谋而不忠乎 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又数刀毙之 D: 结友而别 学而不思则罔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中的“卿”字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这里是指吕蒙。 B: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对下属的谆谆告诫。 C: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刀尖划过是最钝的伤
安宁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晦暗的廊灯的忿恨。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却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而那盏灯,也就这样沉默着,一日日听我们的跺脚声,砰砰砰地响了又响。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黯淡无光的走廊,便瞬间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世风日下,却始终自己不去动手呢?
⑷我笑说,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而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A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B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说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喝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相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不去自己主动找,它怎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却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操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却是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何必跟他客气,他不仁在先,我又为何再做君子?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一下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把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然心里憋闷,说: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归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自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竟是如此地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写作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必须有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③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