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万安县枧头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迟钝 点缀 一泄万丈 惊心动魄
B: 矜持 泛滥 扑朔迷离 耐人寻味
C: 修茸 旌旗 一反既往 不期而至
D: 累赘 烦燥 锲而不舍 心有灵犀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远离了喧闹的都市,驱车来到世外桃源般的僻静小山村,我们顿觉神清气爽。
B: 图书粗制烂造乱象正愈演愈烈,促使有关部门着手整治劣质书刊,规范净化图书市场。
C: 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青山那艰实的肌胸,挺拔的脊粱,袒露在人们的面前。
D: 有的人徇规蹈矩,一生碌碌无为,到老之时唉声叹气,责怪命运的不公平;而有的人,善于创新,关键时放手一搏,即使生命短暂,也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闪耀。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B: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广东地区约有2至3万左右的工厂倒闭。
C: 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D: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下列划线字的拼音与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jìng) 惆(chàng) 真挚 朝朝暮暮
B: 灵(hún) (xuān)染 气势 身临其境
C: 赋(yǔ) 暮(ǎi) 熟悉 浮光略影
D: 横(dǎo) 茂(shèng) 博斗 胸有成竹
5、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 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 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 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数 通 放荡不 身前列
B: 商 跃 宫 声名起 生性
C: 磨 浑 手成春 发难数
D: 语 笑 台 狼吞虎 过拔毛
7、下列句子与《醉翁亭记》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寄之酒也。
B: 朝而往,暮而归,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
C: 至于行者歌于途,负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润 (lǎng) 分(qí) 蓄(chù) 憔(cuì)
B: 粗(guǎng) 抖(sǒu) 徘(huái) 酝(niàng)
C: 清(chéng) 临(lì) 黄(yūn) 确(záo)
D: 落(zháo) 赏(jiàn) 啬(lìn) 笑(nì)
9、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裨补阙漏
B: 妄自菲薄
C: 庶竭骛钝
D: 徜祥恣肆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要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 2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富含哲理,请你用一段话阐释你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 3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的“君”具体指的是________。
(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古诗词中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很多。例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再比如:陆游在《游山西村》的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从你记忆的宝库中,再搜寻出同样富有哲理的两句诗,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②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之事。

②议者:指对诸葛亮决议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

( 1 )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兴复汉室,还旧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B: 此进趋时也 以伤先帝
C: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 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三臣于草庐之中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 3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北伐中原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 甲文叙述了先帝托孤和“受命以来”所做工作,“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是受托后的心情,他担心不能“攘除奸凶”会使自己的英名受损。
C: 乙文中“先帝之遗愿”是指甲文中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甲乙两文都写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因为平定南蛮后可以安心出兵北伐。
D: 甲乙两文语言上多用四字短语,音节铿锵,酣畅平易,说理透彻,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尤其是甲文所写战略目标,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
( 4 )纵观甲乙两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北伐的三个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了眼睛的同伴,她表现出乡间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千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 1 )应如何理解“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这句话?
( 2 )你能否由下句话联想到生活中的一句俗话?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
( 3 )为什么蚂蚁搬家时被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是秩序毫不紊乱?
( 4 )“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请你们想象一下“依依不舍”的场面,说一说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 璞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去,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的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父亲在图书馆楼下仍有一个房间,我有时去看看。常见隔壁的房门敞开着,哲学系的学长唐稚松在里面读书。唐兄先学哲学又学数学,现在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面有重大成就,享有国际声誉。我们在电话中谈起图书馆,谈起清华,都认为清华教我们自强、严谨,要有创造性,终身不能忘。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

(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注】①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②曹禺:本名万家宝。

( 1 )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 2 )“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
( 3 )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
( 4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 5 )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 6 )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我心中的那 (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写出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女人请学会怎样爱自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