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 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 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我们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D: 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
2、 | 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办法。B: 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 C: 病人的脉搏越来越弱,手术已迫在眉睫。 D: 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庆祝教师节”联欢会上,我们班上演出了文娱节目和舞蹈。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 只有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D: 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
4、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从普通焊工成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李万君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C: 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革命先烈鲜为人知的故事。 D: 李铭是个小棋述,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B: 最近乐山市有关部门联合行动,迅速取缔黑网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C: 作为一名军人,其职责就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何妨呢? D: 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
6、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直接交代了时令、地点、人物、事情,突出了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B: 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有声”“无语”显示出山村傍晚的宁静,富有情趣。 C: 颈联描写了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 D: 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 |
7、 | 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B: ②①④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④②①⑤③ |
8、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中的优美词句,断章取义、博采众长,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B: 万州区政府因地制宜 , 打造了数个别具特色的滨江公园。 C: 五十年来,万州中学的每一位老师恪尽职守 ,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D: 世界第一大跨径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飞架南北,三岸景色相得益彰。 |
9、 | 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 “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 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 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
10、 |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 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 , 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B: 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嘛?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C: 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 , 虚心接受。 D: 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 ,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①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 1 )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提示:请先分别概述前两句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 )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②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③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 ④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 2 )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 肉食者谋之 B: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 百姓与之则安 D: 辍耕之垄上 ( 3 )翻译下列句子。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 4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
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项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 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为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论证方法。如果说生命是________,那么信念就是________。
( 3 )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 1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住在自己的美好里”,鸟、花、老妇人各自的“美好”分别是什么?①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 念念有声。
②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
( 3 )文章结尾写到“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这句话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以“_______________的眼泪”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③作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