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B: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C: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 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 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
2、 |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B: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 ,”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C: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
3、 | 语段里划线短语的结构类型判断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B: 动宾短语 并列短语 主谓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C: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D: 偏正短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后补短语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 B: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 玩起了打雪仗。 C: 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D: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
5、 |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谣言/摇篮 深宵/云霄 硕果/砍斫 B: 小楷/揩擦 掷投/郑重 秩序/迭起 C: 懊悔/教诲 碾轧/辗转 斑斓/谰语 D: 哀悼/卓越 拍摄/震慑 粗拙/短绌 |
6、 | 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壕吏》 —————— 杜甫 ———— 诗圣 ———唐代B: 《核舟记》 —————《虞初新志》— 魏学洢 —— 明代 C: 《阿长与<山海经>》— 《野草》———散文诗集——鲁迅 D: 《巴黎圣母院》———— 长篇小说 —— 雨果 —— 法国 |
7、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前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既有冲破家庭牢笼的兴奋,也有寓居客栈的愁苦。 B: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前句化用“四面楚歌”这个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后句表达对在浙江时那段贵妇人生活的留恋。 C: 下阙前四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时的显著变化,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突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D: 全诗以抒情为主,在抒发悲情的同时,显露出刚烈女性特有的英雄气质。上下阕之间,语意贯通,而下阙表现出来的情感愈加悲愤和壮烈。 |
8、 | 下面这段话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B: ③⑤⑦ C: ①②④ D: ④⑥⑦ |
9、 | 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 了起来, 着, 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 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B: 回旋 怒吼 奔腾 冲过 C: 奔腾 怒吼 回旋 冲倒 D: 激动 怒吼 奔腾 冲过 |
10、 | 多音多义字按注音组词有错的是( ) A: 强qiáng 坚强 强大 强壮 B: 担dàn 担子 扁担 一担水 C: 禁jīn 禁不住 情不自禁 D: 应yìng 应用 回应 响应 |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A: 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 B: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碾冰辙。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 )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①孔子谓伯鱼曰________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________ ④其惟学焉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者 之 效 也 ( 4 )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孔子劝伯鱼学习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
坚硬与绽放
①展平村的许多老房子,都是用麻岗石打地基的。
②那些年里,一进入农闲季节,一些要盖房子的人,就开始“起石”了。贫穷的日子里,农人无钱买石块,可他们有的是力气,于是三五人一起,拿上铁锤、铁锹、铁钎,就上山了。他们找好一条“山腿子”,剥去表层已经风化的碎石,就可以打钎“起石”。
③于是,那些岁月里,荒野里经常响起此起被伏的锤击声,打破冬野的寂静,敲响对于房屋的明亮的希望。
④我清楚地记得父亲为盖我们家那所老房子“起石”的情景。那时,我的父亲、伯父,还有两个远房哥哥,他们整整干了一个冬天。每天吃过早饭,他们就上山。他们在山上忙着,像那许许多多的“起石”人一样,叮叮咚咚地敲打着坚硬的石头。母亲在家中等待着,等到山上传来一声闷闷的炮响,她就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桌上,等他们回家吃饭。这种等待,是一种牵挂和希冀的复杂的糅合,是那个时代铸就的一幅温暖的影像。炮响过后,石头就炸下了,下午,他们再次上山,用铁钎将一块块炸裂的石块撬起。然后,装上安有一个胶皮轮的小推车,吱吱呀呀地推回家。
⑤有一天,忽然下起了大雪。母亲说:“你到山上看看你爸,雪大了就不要干了。”我去了,很远,就听到了“嗨呀嗨呀”的号子声。我走近,看到父亲手扶铁钎,伯父正抡着大锤;另一边,两个哥哥也是一人扶钎,一人抡锤。一声声的“嗨呀”,正是出自抡锤者的口中。我看呆了,蹲在雪中,一直观望着。雪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落到他们的身上,然后滑落,融化,是汗水和雪水的融合。
⑥这一幅画面,就这样铭刻在了我的脑中,我记住了这次:力量和力量的坚实碰撞。
⑦石头打下了,堆积在新房地基上。父亲常常走在石堆边,用脚踢一下,用手摸一下那一块块生硬的石头。那种生硬,就变成一种温暖,流淌在父亲沧桑的脸上,化作喜悦的花朵,绽放开来。
⑧正式盖房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例如凿“边角石”。就是房子四角需要安放的那些方正的石块。这项工作,通常是康伯干的,康伯是村子里出了名的石匠。
⑨后来,我回忆起康伯做活的过程,觉得那简直是一种艺术绽放的过程。
⑩他先是双目逡巡,寻觅合适的石块,找到,就不停地翻动那块石块,尺量,锤敲,把玩一番之后,才坐在马扎上,开始自己的工作。他的眼中,溢着一种慈爱,左手持錾(zàn) ,右手握锤,第一锤下去的时候,他的手有点微微地颤抖,显然,他感受到了石的温度,石的脉搏的跳动,这是一名匠人对石头的心灵的抵达。我想,那一刻,他的心中一定有一种狂烈的激动和喜悦。跟着,一锤接一锤,不断地锤击,錾子在石面上滑动,錾尖头上石屑尘起,飞溅的石屑,如花般绽放在錾尖,带着一种硬朗的、淬火般的喜说,一道道槽沟就凿出了。那石面上,就形成了一片美丽的、动感的水的波纹,柔和与硬朗就谐和在了一块石头的面上。
⑪于是,一块石头,就有了美质,就有了通人的灵性。
⑫凿好的石头,就用它来盖房、筑墙:每一块石头,就都变成了一座房屋的骨头,依旧坚硬在那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乡下人铸造一个温暖的家,一代又一代,一块石头与乡下人的灵魂相融,不朽。
(选自《甘肃日报》2019年3月8日)
( 1 )作者回忆了自家盖房的哪几件事?①这种等待 , 是一种牵挂和希冀的复杂的糅合,是那个时代铸就的一幅温暖的影像。(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每一块石头,就都变成了一座房屋的骨头,依旧坚硬在那儿。(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 4 )请结合全文分析“力量和力量的坚实碰撞”这句话的含义。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
①“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②“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③“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
④“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⑤“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⑥“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千骆驼类。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
⑦“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
(原文有改动)
( 1 )根据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另拟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