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泉港区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开学初,我们班的同学认真学习、讨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 对于近段时间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回避。
C: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D: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手/趣/即物起 息事人/死不屈
B: 怅/急/惴不安 相形见/咄逼人
C: 当/所/心积虑 恰如其/棱角
D: 学/点 忌/弱不风 谆谆教/ 韬光养
3、在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 000万吨,______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______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 因为 所以 而且
B: 既 所以 从而
C: 因为 又 而且
D: 既 又 从而
4、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冲(fǔ) 窗(xián) 雕(sù) 串连接(zhuì)
B: 宝(ɡuī) 荒(wú) 祈(dǎo) 鳞次比(jié)
C: 唤(zhào) 浅(ɡē) 器(mǐn) 风暴起(zhòu)
D: 和(xié) 满(zài) 友(yì) 名胜古(jì)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这首词的赏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 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 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囊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 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6、武松为( )报仇,夺回被蒋门神夺取的快活林酒店。
A: 施恩
B: 柴进
C: 陈文昭
D: 徐宁
7、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 , 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 随着“泰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C: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8、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熟(xián) 沉(miǎn) 然而止(gá)
B: 念(juàn) 禁(gù) 销声迹(nì)
C: 灭(mín) 奋(kàng) 然不同(jiǒng)
D: 梦(mèi) 归(xǐng) 忍俊不(jìn)
9、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锡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锡山林木苍翠,太湖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 小小的改变能成为巨大的改变,表面上似乎无关宏旨的动作可能产生巨大的效果。
D: 我们每年都在这里植树,现在,这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 , 鸟儿也回来了。
10、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B: 回想起此前和此后与众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 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
D: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赏析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 1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 )怎样理解诗句“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中“万里”和“三年”的运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响 作: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 勒:________ ④山岚色之妙 设: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3 )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又见艾草青

似乎总是时值端午,才想起艾草。这个季节家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正值艾草恣意生长无边蔓延的时刻。

儿时的记忆里总是弥散着艾草的清香,那些年的冬天特别冷,早晨我和弟弟蜷缩在被窝里,直到母亲抱来柴草生起一堆火,将我们的棉袄棉裤烤的温热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暖暖的被窝,快速穿上暖和的棉衣。而我们的棉衣一整天都弥散着艾草的清香,那是细心的母亲怕我们衣服有焦糊味,特意在生火时放了少许的干艾枝。即便这样,犹记得,弟弟的手,每到冬日总被冻成红肿的馒头,而弟弟小时因特受宠,也就特会撒娇。我们上学所在的父亲的学校就在村子外不远,离家也就20分钟的路。弟弟因畏惧父亲,常常是在前18分钟都和我们有说有笑地快速往家赶,直到拐进家的小院,弟弟一边放慢了脚步一边哭喊着:“妈妈,手好疼,天真冷。”母亲总是微笑着迎出来,把弟弟的手放进自己的棉衣里,除了香喷喷的饭菜,总有一盆热气腾腾的艾草水在等我们,依然记得在青烟水雾中系着围裙的母亲周身洋溢着温馨与美丽。那些年的端午母亲早早的将艾草一丛一丛地抱回家捆绑好,立在自家门前。除了自家的门头上挂上艾草,母亲总是细心地嘱咐我们给因为麦收农忙而疏忽了“三月戴柳,五月挂艾”习俗的大娘或婶子家送艾草。我和弟弟则欢天喜地地跑东家串西家,总是从不落空地拿来咸鸭蛋、咸鸡蛋、粽子、香瓜。门前的艾草就一直放到了来年端午。蚊虫纷飞的季节,艾草既驱蚊虫又辟邪。犹记得夏夜满天的星空,袅袅的艾草青烟,母亲的蒲扇摇来的清风,和大娘有一搭没一搭地谈天。

长大的我们日渐远离了农村,也似乎只有在孤灯相伴的雨夜、落雪的冬天、水仙花谢了的日子,每逢佳节人团圆的时分,或心有忧伤,体有疼痛,事有不顺,心有不平时才想起母亲,更不用提艾草了。

在南方城市生活的弟弟冻疮早好了,夏夜再没有人点艾草驱蚊了,而母亲也只是偶尔在我的梦里笑语盈盈,但更多的时候她总是沉默不语。当不习惯已变成习惯,左手握住右手也能给予温暖时,我多想成为她脸上初绽的皱纹,多想陪她一起慢慢变老,而母亲的身影,也只像艾草的清香,只弥散在记忆里。

十年前初为人母的我,是那样的彷徨与无助,在产房的第二天,当农村的婆婆连夜从家赶到医院,挎着满满一大竹篮树枝树叶时,我一脸惊疑。从心底对她不合时宜的东西心生抵触。婆婆小心翼翼地说用杂树头煮水,给我蒸澡,是农村的习俗,可以去湿去痛。还说家里还有一大堆艾草,后来才得知那是远在合肥的大姑姐,挨家挨户的,从人家门上要来的,也是那时恍然惊悟,这艾草难道不是母爱的另一种交接吗?说来也很神奇,那些年别的产妇都是药物熏蒸,我只用婆婆的土方法,也少有疾病。

艾草,就是这般的朴拙清雅,在淡淡的岁月里散发着浓浓的深情!现在年年的端午,我依偎在婆婆身边,看着婆婆在我家小园里种植的长满青绿色稀疏绒毛、质柔软、气清香、遍地无声旺盛生长的艾草,我想,这也许就是世界的本香吧!

诗经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伴着思念,从千年前的时间里,已将爱,慢慢地向我弥散。

( 1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深意,请分析其寓意和妙处。
( 2 )围绕着艾草,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情?
( 3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我多想成为她脸上初绽的皱纹,多想陪她一起慢慢变老,而母亲的身影,也只像艾草的清香,只弥散在记忆里。

②这也许就是世界的本香吧!

( 4 )作者用细腻温情的笔触写下这篇满含真挚情感的文章,你感受到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班主任邓老师正在办公室里备课,听到有人喊报告,抬头一看,是班里的何皓皓同学。
②“老师,我放在书包里的二百块钱被人偷了。”何皓皓慌慌张张,一副难过的表情。
③“哦,怎么回事?”
④“钱放在书包笔盒里,今天不见了。”
⑤“知道谁拿了吗?或者怀疑哪个了吗?”
⑥“不知道。老师,这钱是我妈前几天给我买球鞋的,我没买到球鞋会被妈妈骂死的。你一定要帮帮我,你就告诉我妈,说我的钱被人偷走了。”何皓皓急得涨红了脸。
⑦“你不能亲自告诉你妈吗?”
⑧“我妈不相信我的。求求你告诉我妈好吗?”
⑨“你不想找回自己的钱了?”
⑩“也不知谁偷的,不找了。”何皓皓嗫嚅道。
⑪邓老师定定的看着何皓皓,想从他脸上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但何皓皓一直低着头,不敢看老师。
⑫这个一贯调皮捣蛋的学生今天似乎变了一个人。难道就因为二百元钱?
⑬“不行,我一定要帮你找回来。”邓老师很坚决地说。
⑭课上,邓老师说:“今天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很多年前,有一个学生,家里很穷。一天,同学们出去游玩,在游玩的时候,他捡到10元钱。当时10元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对他来说更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买到很多自己一直想买而没买的东西。看看周围并没人注意自己,他赶紧把钱装到裤袋里了。一阵“咚咚”心跳以后,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又跟大家一起玩了。后来丢钱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钱丢了,急得直哭。那同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想把钱掏出来还给人家,但他始终没有掏出来,毕竟10 元钱对他的诱惑太大了。但是,回去以后,一直不敢花这10元钱,以至几十年后,这10元钱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阴影。他,就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那个丢钱的人就是我。他让我一定要把他的故事告诉我的学生。”
⑮邓老师语气沉重又严肃地说:“今天,何皓皓同学的二百元钱被人拿了。”邓老师顿了顿,也不拿眼睛扫描全班同学,双眼向上,左手反复将短头发向后拢,若有所思。
⑯同学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仿佛要看出谁是偷钱的人。
⑰邓老师接着说:“要找出拿钱的人一点也不难,只要把大家的书包和口袋翻一遍就可以了,很简单。但这样的话,拿了钱的同学就烙上了一个小偷的印记。我为什么说拿而不说偷,就是因为你们还是一孩子,见钱起贪念是难免的,犯点错误也很正常,我不想你们因为一时的糊涂,给你们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可爱的孩子。”
⑱邓老师亲切的话语,如春风细雨丝丝缕缕飘进同学们的心里。
⑲“但是,钱一定要还给何皓皓同学。”邓老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强调,“现在,我给你们每人发一个信封,拿了钱的同学回去后将钱装进信封里,没拿钱的同学在信封里装两张白纸,封好后下午交给老师,好吗?”
⑳“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下午,全班五十五个信封都投到了一个纸箱里,邓老师一封封地拆着信封,从一个个信封里抽出的白纸向邓老师表明着同学们的纯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全都是两张白纸。
果然不出邓老师的意料。
邓老师将早已准备好的二百元钱从一个信封里抽出来,大声地宣布:“同学们,何皓皓的二百元钱还回来了。”
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
唯有何皓皓同学一脸诧异。
下课了,何皓皓怯生生来到了邓老师办公室,将二百元钱还给邓老师:“邓老师,我错了。钱呗我玩游戏花了,我不敢告诉我妈,所以想了一个歪点子。这钱是你的,我不能要。”
“我知道。”邓老师很平静地说,“但你怎么跟你妈交代?如实告诉她?你妈那么辛苦赚来的钱,就被你这样花了,她非气死不可。”
“但是,你的钱,我不能要。”何皓皓倔强地说。
“咱们来个约定怎么样?”邓老师语气和缓。
“什么约定?”何皓皓抬起了头,好奇地望着邓老师。
“为了不让你妈伤心,也不让你妈骂你,我们就保守这个秘密。这二百元钱你先拿去买鞋,但条件是以后再也不许玩电脑游戏。”邓老师说。
何皓皓沉默不语。
“就算是我借给你的,行吗?等你以后长大工作了,再还我,怎么样?”邓老师把钱塞给何皓皓,满脸慈祥。
“好,老师,我一定会还你的。我们拉钩。”何皓皓伸出右手食指,与邓老师的右手食指紧紧扣在一起,使劲拉了一个钩。

( 1 )请阅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1~1314~2021~2526~34
内容A邓老师教育并启发学生还钱。B何皓皓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玩游戏并承诺长大后还钱。

( 2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①赏析第⑩段中画线词语“嗫嚅”的表达效果。
②第⑮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 3 )请你分析邓老师为什么要以“五十五个信封”这种方式来找回二百元钱。

( 4 )选文中邓老师是位很有爱心的老师,你认为她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不少于2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初中生活的成长道路上,你可能曾经做过傻事,或遇到失败,或有过后悔,或流下伤心的泪,但正是这些经历,使你逐步增长了知识,感受了人生,获得了启迪,体验了纯真……
根据上述对选材、立意的提示,将题目《 告诉我》(过错、挫折、失败、懊悔、眼泪……)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除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透明的惆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