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 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 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纵使骗术再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再干净,也总会有证据让骗子在事实面前显露出原型。B: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在南海侵犯我国领土、妄图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 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神驰心往。 D: 近年来,浙江水军名扬天下,孙杨、吴鹏等泳坛名将在国内外赛场上叱咤风云 , 屡创佳绩。 |
3、 |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 A: 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 十八种武术动作 C: 十八种武器 D: 十八个人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湛江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关键在于市政府能将技术和应用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以共享。(后半句“能”改成“能否”) B: 湛江作为南粤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喜悦和惬意。(删去“内心”或“由衷”) C: 湖光岩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南粤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在句末加上“的青睐”) D: 每到春节,微信红包、QQ红包、支付宝红包等电子红包,铺天盖地而来,这都是由于商家之间竞争惨烈的结果。(把“惨烈”改为“激烈”) |
5、 |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中的“垂爱”是敬辞。 |
6、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润 虔诚 酣然入梦 浩浩荡荡 B: 敦实 蜿蜒 振耳欲聋 大庭广众 C: 苍劲 翡翠 轻歌慢舞 瞬息万变 D: 瞭绕 跳望 自言自语 以身作则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时都进行观测。B: 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C: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D: 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8、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正义 撼卫 摧残 一以贯之 B: 梦游 扭曲 先烈 振聋发聩 C: 幸存 变迁 动议 惨绝人寰 D: 妄图 悠久 侵犯 丑态百出 |
9、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勋(xūn) 挚友(zhì) 鲜为人知(xiān) 锲而不舍(qiè) B: 硕果(shuò) 迭起(dié) 目不窥园(kuī) 可歌可泣(qì) C: 卓越(zhuó) 澎湃(pài) 鞠躬尽瘁(cuì) 至死不懈(xiè) D: 奠基(diàn) 昼夜(zhòu) 家喻户晓(yù) 锋芒毕露(máng) |
10、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家眷 争松 偷偷摸摸 悬崖绝璧 B: 撺掇 脑畔 大彻大悟 天衣无缝 C: 缈远 幽俏 人情事故 草长莺飞 D: 帷慕 迁徙 消声匿迹 海枯石烂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安所厝其手足(通“措”,放置) B: 使骑捕之,属廷尉(通“嘱”,交付) C: 此人亲惊吾马(使……受惊) D: 拜释之为廷尉(拜托)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顷 之 上 行 出 中 渭 桥 有 农 人 从 桥 下 走 乘 舆 马 惊 ( 3 )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
阅读《人生的试金石》一文,完成小题。
①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大火中被毁,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拍卖时,没有人愿意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了这本书。
②这本书不但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那名穷学生在少有书读的情况下,还是经常把这本书拿出来翻阅。翻到后来,书被翻破了,书脊里掉出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的秘密: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看起来和其他的鹅卵石没有什么两样,静静地躺在沙滩上,然而,一般的鹅卵石较冷,只有试金石摸起来是温暖的。
③穷学生获知这个秘密后欣喜若狂,立即赶到大海边寻找试金石。穷学生满怀信心地挑选鹅卵石,可是那些石头摸起来都是凉凉的。穷学生渐渐地有些失望了,他愤怒地把捡来的鹅卵石朝大海深处扔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扔鹅卵石的力气越来越大,那些鹅卵石也被越扔越远。
④多年后的一天,穷学生捡到一块温暖的鹅卵石。然而,他已经形成了到手就扔的习惯,当他意识到那是块温暖的鹅卵石时,那块鹅卵石已被他扔到了深海中。他懊恼地潜入海底,寻找了许多天,还是找不到他扔出的那块试金石。
⑤穷学生终于失望了,他一无所获地回到了首都。当时,国内正在举行建国百年庆典,国王一时开心摆擂台寻找全国力气最大的人。冠军将被封为伯爵,并可获得黄金和良田的赏赐。穷学生想起这么多年来在海边扔鹅卵石的经历,觉得机会来了。穷学生随着众人去看热闹,看来看去,觉得那些人的力气都没有自己的力气大。于是他上台去比试,结果把参赛者一个个打败了,获得了大力士冠军,得到了国王的赏赐。
⑥穷学生变成了富裕的伯爵,他感谢那本给他带来好运的书,决定把那本书重新装订并保存起来。他拆开书脊以便重新装订,却在书脊里发现了夹藏的另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试金石,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试金石。当你老是抱怨没有机会的时候,或许机会真的到了手边你也把握不了。
(乔希·罕兹 选自《读者》2004年第19期)
阅读《剪下流光——漫说剪纸》一文,完成下题。
①剪纸在中国遍地开花,各大地区都有富于自己地方特色的剪纸形状,因工具、材料等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大多数地方的剪纸,使用单一颜色的纸张。而有些地方用白纸刻剪后再染色或印色。有的地方或者有的场合,不全然使用剪子,需要使用 刀来刻纸。根据留红和留白的不同,又有阴剪和阳剪的不同。根据用途,礼笺、门笺、鞋花、窗花、囍字等,剪纸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甚至,刀剪工具对纸张的剪镂作用转移到手指上,还诞生了与剪纸艺术亲缘相近的撕纸。所以,剪纸实在是个复杂的领域。不过,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剪镂,至于是剪除还是镂刻,是阴是阳,是单色还是着色,是剪是撕,完全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③剪纸当然依附于纸,但是在本质上说,使用剪镂技术进行造型的历史渊源,远比纸张的历史悠久。据说周成王“桐叶封地”的故事,是可以找到的关于在平面上剪镂造型的最早文献。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周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我把这个玉圭封给你吧。”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辅政的周公。周公见到周成王,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周成王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但周公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周成王想了想,决定把唐封给了叔虞。
④其后各代,这项古老的技艺一直绵延。唐宋以后,剪镂技术与纸张结合的证据不断出土。
⑤对称原理是非常具有美感的几何属性和数学属性,而剪纸所依赖的最简单的形式手段便是对称。将纸张沿着某种顺序折叠,再加以剪镂,展开后的图案,便具有了对称性。长形的连锁、雪花等等,都适宜利用对称原理构图制作。如果以整张纸的中心点为轴,剪成的图案就呈现中心对称。利用对称原理,可以最简便地让剪纸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⑥时至今日,人们利用刀剪等工具在纸张平面上造型,依然流行,并且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人们或者在内容上不断翻新,宏大场面、繁复场景、众多人物、新事新物,都非常容易被剪纸表现。玻璃纸、不干胶等各种不同的平面材料也被不断尝试,使剪纸艺术不断呈现出新材质带来的新质感。在今天,对其他国家的剪纸艺术气质的借鉴,对当代视觉美学和工业设计的接纳,都让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年轻时尚的气息。而且,剪纸对纸的塑造表现还被借鉴到纸雕塑中,受到不少文艺青年的追捧。
①请说出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②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词“相传”的作用。
( 3 )分析第③段中“桐叶封地”故事在全文的作用。寒假里,小东跟着父亲去亲戚家拜年,途中要走三十里路,还要翻过一道道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东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说:‚别尽往前望,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说着,继续大步地向前走去。没办法,小东只好跟在父亲身后走下去。不过,从这以后,小东不再一次次瞭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地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沙石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亲戚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后,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