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是( )

A: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 , 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B: 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C: 中考现阶段复习更应劳逸结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D: 在王平同学作文因用词不当丢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 , 下苦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
2、

下列划线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责(jié) 首(qǐ) 深痛疾(wù) 禁(gù)
B: 发(juǔn) 加(guān) 飞戾天(yuān) 污(diàn)
C: 名(nì) 裂(jūn) 长短叹(xū) 碧(piāo)
D: 死(pián) 马(xiāng) 广无垠(mào) 眼(y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深秋的庐山,使人们欣赏满山红叶、登高望远。
B: 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猎枪。
C: 他崇高的精神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D: 自我批评的精神是我们能否改正错误的关键。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 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 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5、

下列注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寒(jìn) 守(kè) 拮(jù ) 褓(qiǎng)
B: 狡(xiá) 落(shǔn) 噪(ɡuō) 繁(yǎn)
C: 恣(suì) 笑(chī) (chuō)破 (xī)闹
D: 夷(bǐ) 哑(yīn) 亵 (dú) 害(zèn)
6、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脑(suǐ) 蝉(tuì) 古(gèng) 菜(qí)
B: 痛(zhì) 重(hè) 花(pǔ) 怪(dàn)
C: 祷(qǐ) 深(suì) 鸣(háo) 笑(shān)
D: 育(bǔ) 默(qì) 污(huì) 然(hè)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fōnɡ)路 可(hàn) 鲜(yán) 柔(nènɡ)
B: 摇(yè) 解(pōu) 强(ɡuā)不舍 旁(wù)
C: 伛(lóu) 亵(dú) (piē)见 (jiān)言
D: (jiǎo)揉造作 (kè)守 自惭形(huì) (chù)立
8、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
A: 华山
B: 黄山
C: 峨眉山
D: 天姥山
E: 庐山
9、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 月照窗前竹
B: 白鹭忽飞来
C: 聊寄一枝春
D: 月出钓船稀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共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C: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 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不注重时效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志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④年与时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人期行
B: 俄/而雪骤
C: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4 )《诫子书》不到百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得清楚明白。一个人如何才能成才?请结合文章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迪。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路走到黑的家伙

张炜

①打开文学史,也许会发现,一些作家一生都在书写一个大的主题。

②打开索尔·贝娄的书,发现他永远在写一个犹太知识分子:穷困潦倒,面对诉讼、黑人的逼迫,面临着黑手党和离婚等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有些不满足,会想:怎么又是犹太人?怎么又是这一类故事?但是作家特别自信,也特别有力量,所以他们才敢一直这样写下去。这个难度很大。

③一个画家可以无数次画一朵梅花,画几只虾、几匹马,画得再多、再重复,不但不被垢病,反而会获得赞美,他会因此被称作画梅、画虾的大师,画马的大师。但作家不行。作家在写作对象以及其他方面的重复,一定会被指摘。所以从事文学创作,路会越走越窄。这次成功地写出一种人物,下次就得绕开,而且还得绕得很远:写出一种思想,以后离这种思想得远一点;采用一种结构,以后离这种结构方法也要有点距离。

④但正因为如此,文学对整个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思想和文化艺术的含量也最高.这种创造形式逼迫创造者不断地走向深处和高处,直到最后抵达。

⑤可那些大作家一生诠释的却几乎是同一个主题,表现的是同一个生活领域。因为这些作拿有更大的野心,有特别的自信和能力。只有一般的作家才不停地变换,从主题到人物,再到故事。他缺乏持久的探索力和创造力,没有走向纵深的坚韧的开掘力,所以只能更多地求助于外部色彩的变化。

⑥杰出的作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是他们都挺住了,胜利了。他们作品的细节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人物或场景似乎在某些时候闪现过—如果耐心地读下去,又会发现探索的重心已经转移了。不同的作品汇合起来,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河流。他不断地拓展这条河流的宽度和深度。

⑦托尔斯泰也许一生都在写“托尔斯泰主义”,所谓的勿以暴抗恶。马尔克斯一辈子在写孤独和魔幻。福克纳总是写那个庄园,白人、黑人以及土地的故事。他们一生的主题是贯穿始终的,描述的生活领域也是相对稳定的。可是这非但说明不了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痿缩,反而表明了他们更加强大,更有自信,他们走在一条大路上。

⑧杰出的作家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持续追究、寻根问底—只有不会阅读的人才会说他们重复,不知道这种“重复”,恰恰是最困难的。

(摘自作家出版社《疏离的神情》一书)

( 1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⑤段运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第⑤段加点词语“尽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第⑦段说“托尔斯泰也许一生都在写‘托尔斯泰主义’,马尔克斯一辈子在写孤独和魔幻,福克纳总是写那个庄园,白人、黑人以及土地的故事。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再写出一个在文学上“一条道走到黑”的作家事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低下头来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⑧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⑨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 1 )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

( 2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

( 3 )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

( 4 )给第⑧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你是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详实,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文章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没有希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