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2、 |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 A: 窗户 B: 卧具 C: 井上的围栏 D: 门 |
3、 |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B: 《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个青年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善向美。 D: 《童年》中,专横而残暴的外祖母,经常辱骂和毒打孩子们。如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把桌布染上颜色,被她用树枝抽打得失去了知觉。 |
4、 | 阅读如下请柬,加点处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B: 寿宴 C: 寿辰 D: 务必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B: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 《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 , 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D: 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狼藉 轩榭 锐不可挡 眼花瞭乱 B: 锁屑 洗涤 正襟危座 重峦叠嶂 C: 跋涉 猝然 巧妙绝伦 因地制宜 D: 鲜膄 销逝 摩肩接重 连绵不断 |
7、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符合)。 B: 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久远)荒凉的印象。 C: 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D: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于文字。 |
8、 | 下列对语病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这类人往往因长时间低头而患上某些疾病。(在“看手机”后加上“的人”) B: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连州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将“让”字删去) C: 这个品牌的衬衫,无论是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把“无论”改为“不管”) D: 号称全球可折叠最快的华为5G手机——华为Mate X震撼发布,设计形态史无前例。(把“最快的”放到“可折叠”前面)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shěng)略 省(xǐng)亲 记载(zǎi) 风雪载(zài)途 B: 跋涉(shè) 威慑(shè) 秦(qín)腔 擎(qín)天巨柱 C: 殷(yān)红 契诃(kē)夫 妖娆(ráo) 怒不可遏(è) D: 晦(huì)暗 拾(shè)级 档(dǎng)案 殚(dān)精竭虑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迁徙(xǐ) 棘手(jí) 媲美(pì) 挑衅(xìn) 皲裂(jūn)B: 缄默(jiān) 贪婪(lán) 徘徊(huái) 干涸(hé) 黔娄(qián) C: 啮齿(niè) 烨然(huá) 哂笑(shěn) 戈壁(gē) 泠泠(léng) D: 牟取(móu) 铆钉(mǎo) 笃信(dǔ) 咫尺(zhǐ) 叱咄(duō)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1 )《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 2 )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居庙堂之高:________ ②吾谁与归: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处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呢?请谈一谈你的认识。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地点 | 情节 | 主要事件 |
学校 | 开端 |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
集中营门口 | 发展 | ①________ |
集中营门口 | 高潮 | ②________ |
①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 , 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②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 4 )“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材料一)
“海绵城市”建设是结合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实施的对城市生态的保护和______①______。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最大限度地______②___。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北京市在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热岛效应、城市缺水、“城中看海”等问題。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題,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每年将选择一到两个区城作为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錦城市建设标准。
(材料二)
“海绵城市”的思路之一,是以雨水利用为切入点。仅2016年北京市新建雨水利用设降水施120处,全市累计收集雨水6000多万立方米。还建成了容量70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并投入使用,既促进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又缓解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
降雨发生后,内排区城屋顶、道路和绿地的雨水将被不同形式的排水沟、入流并和雨水管道汇集,经过沉淀井的预过滤和沉淀,进入地下模块化调蓄沟里。在调蓄沟中,水流得到滞留,雨水峰值变小,并通过终端设置的泵房送至生态净化群落,经过净化过后进入中心湖中储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北京的“海绵城市”建设已在通州区和延庆区进行试点,通州将结合副中心建设,按照高水平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将结合世园会建设,按照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要求,建设山区海绵城市。
通州区将对包括19个老旧小区在内的试点地区进行40余项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方式包括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砖铺装、屋面雨水收集渗井、屋面雨水收集罐、环保型雨水口、生态滞留池等。目标是到2019年6月,试点地区70%以上的降雨可就地消纳和利用,再生水利用达到75%,自然生态恢复率达到85%以上。
( 1 )结合上下文,(材料一)中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和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