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石家庄第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匿笑 徘徊 害人听闻 哄堂大笑
B: 坍塌 决别 见义思迁 人声鼎沸
C: 怅然 荫蔽 惊慌失措 节然不同
D: 粗犷 掺合 神彩奕奕 麻木不人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B: 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 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出席了这次会议。
D: 经过昨夜一场大雨,空气清新多了。
3、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shì) 冰(yàn) 约(yú) 老(mào)
B: 既加(guān) 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绮绣(pī)
C: 其欣悦(sì) 负(qiè)曳(xǐ) 裂(jūn) 然(yè)
D: 人(yǐng) 以拥覆(qīn) 容(chòu) 袍(yùn)
4、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有诗作《当你老了》入选读本的诗人是( )
A: 艾略特
B: 惠特曼
C: 叶芝
D: 马拉梅
5、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习射(少年时)
B: 鞍马(买)
C: 长而精(更加)
D: 男装(穿)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气息,被称为“诗仙”。
C: 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等。
D: 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常用于宴会典礼。
B: 《小石潭记》和《马说》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呐喊》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社戏》一文出自《呐喊》。
D: 《苏菲的世界》常因其有着深奥晦涩的哲学“高冷”面孔而不受大家欢迎。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郦道元——地理学巨著《水经注》
B: 《藤野先生》——鲁迅——选自小说集《呐喊》
C: 《背影》——朱自清——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
D: 《昆虫记》——法布尔——昆虫的史诗
9、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zhì)热 洗(dí) 不能自(jǐ) 深(wù)痛疾
B: (pīn)临 交(xiè) 毛骨(sǒnɡ)然 不折不(rǎo)
C: 禁(gù) (jī)形 藏污纳(gòu) 东(nuó)西借
D: (mán)跚 (xiá)持 坦荡如(dǐ) 俯(kàn)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摩肩接踵 无动于衷 俯仰生滋
B: 坦荡如底 和颜悦色 杳无音信
C: 长途跋涉 诚惶诚恐 惨绝人寰
D: 络绎不绝 旁溢斜出 筋疲力尽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一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③凤箫:箫的名称。④玉壶:比喻明月。⑤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⑥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⑦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⑧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 1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2 )请根据对这首词的理解,判断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 )
A: 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B: 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C: 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D: 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堂谿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昭侯曰:“然。”昭侯闻堂谿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寝,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①卮:酒杯。②当(dàng):底。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

②臣之妻臣 私:________

③堂谿公昭侯曰 谓:________

④则人注浆哉 孰: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B: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C: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D: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 4 )【甲】文齐王因何曰“善”,【乙】文昭侯因何曰“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潮 魂

乐维华
①秋天,带着满满的月亮来了,据说今年是六十年来罕见的大潮,沿江许多乡村和城镇住满了观潮人,山湖好友,异国宾客,都兴致勃勃地慕名而来,我呢,也怀着对大自然的虔诚来了。那是一个清凉的秋夜,我踏碎满地的月光,拨开密密的芦苇丛来到江边。风波、水影、月色,淡淡的,是天边的远山,呆呆的,是泛光的月亮,轻轻的,是水波在拍岩,这秋夜的景色呵,真是画不尽的画中画,写不尽的诗中诗,我看得那么专一,满目的空旷清淡在胸中化为诗情画意的饱和。我真羡慕大江,在这充满幻想的秋夜里,它得到了永生。
②农历十八日是“潮魂”的生日,春秋、战国,七雄,五霸,东流水轻轻的一个波纹,把我的思绪送得那么的遥远……
③早就听说了,钱塘江的潮水常年咆哮翻卷,是伍子胥和文种这两人不散的冤魂在倾诉不平。一个屡谏吴王,却落个皮囊裹尸,埋骨大江的结局。一个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得了个伏剑而死,狗烹弓藏的下场。这两个敌国之将,由于共同的冤屈,死后携手归好了。《水经注》里说:伍子胥背着文种日夜在江河上遨游,还常常摆动清静的秋江,扬起连天的雪浪。所以潮水一到,前面的浪就是伍子胥,后面的浪就是文种了。人们称之谓“潮魂”。每当潮起的时候,浪潮两面就涌起了人潮,浪潮奔腾,人潮鼎沸,汇成惊天动地的呐喊,一直冲向天际,可见人们对忠魂受屈是愤愤不平的,这种愤慨借助伍子胥和文种的故事,溶化在吞天卷日的大江之中,一直奔流到今天。于是我就想了:无情的历史可以演出人们的种种遭遇,却无法把人们的感情垄断……
④平静灰暗的江面披上了一层红红的光,我回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岸上已经聚满了观潮人,人们乘着潮水未到前的幽静,有的把酒临风,听涛谈笑,有的席地而坐,说古论今,也有人在江边点起一堆堆的篝火,映红了一草一木。……
⑤我斟满一杯酒,一饮而尽。天地一色,水月互相弄影,幽静的夜笼罩着幽静的江,也笼罩着幽静的亭子,这亭子没有半点夸耀和表功,默默地陪伴人们等待着潮魂的到来。我又斟满一杯酒,送到嘴边又放下了,不知道该把这酒敬献给谁。
⑥来了!潮来了!……”人们惊叫起来,翘首东望,乱云飞度,白光微微的泛起,有细小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嘤嘤的如同蚊蝇嗡叫,是真的!人们左呼右喊,携老扶幼,跳的,跑的,滚的,爬的,一起涌到江边,啊!黑蒙蒙的水天之间,一条雪白的素练乍合乍散的横江而来,月碎云散,寒气逼人,人们惊叹不已,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惊湍跳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沙鸥惊窜,鱼鳖哀号,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天地间三分是水,三分是云,还有三分是阔大的气派!我解开衣襟,让江风吹入胸膛,突然,我觉得我的身躯在散开,我的心胸在升华,大江冲进了我的胸膛……
⑦两岸的观潮人齐声叫好,许多人追着潮头狂奔,欢叫,腾跃,有人点起了纸团,又把芦杆投入江中,火光随着流水飞也似地去了,一会儿被抛向空中,一会儿又被沉下深渊,黑漆漆的夜空中,点点火光跃跃沉沉,飘飘浮浮,好象江底翻起了许多普光的夜明珠……
⑧浩瀚的钱塘江沉浮起伏,一喷一吸,我知道:这是潮魂在呼吸。四望皆空,我把满满的一杯酒酹入大江,算是对大江的安慰;人间已擒得恶虎,将满腔的冤气化为倾盆的泪雨了。秋风秋水,我的心在江上盘旋;潮魂呵,这故事虽然古老,却也新鲜……
⑨ 江水易流,心潮难息,现实,往往是以历史来充实的,历史呢,又是靠现实来生辉的,现实和历史,生活的航船就是用这两支桨划动驶向彼岸。
⑩“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我沿着铺满月光声影的江岸踱步,念着古人的诗句,作为对潮魂的良好祝愿。

( 1 )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 “饱和”一词的妙处。

( 2 )第⑥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3 )第⑧自然段写道“这故事虽然古老,却也新鲜……”“古老”与“新鲜”是否矛盾?为什么?

( 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潮魂”的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 1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 2 )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 3 )文章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 4 )文章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 5 )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 6 )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照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几经周折,我终于踏上了那趟车,去实现和初中伙伴当初的约定……

……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变形金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