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B: 人生旅途,坎坷处处,无数行者都无可质疑地见证了这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C: 心受过了伤,情迷失了方向,当再次找到生命的座标时,已到了人信渺茫的今天。面对骄阳酷照的晴空,我惭愧难当。 D: 当年的我在父母的荫蔽下太久,除了读书,对身外的世界一无所知。虽然周围有人劝,但自己不撞个头破血流是不会甘心的。 |
2、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宿(xiǔ) 黄晕(yùn) 搓捻(cuō niǎn) 着落(zháo) B: 莲蓬(péng) 荫蔽(yìn) 脑髓(suǐ) 姊妹(zǐ) C: 曲肱(hōng) 欹斜(qí) 莅(lì)临 粗犷(guǎng) D: 贮蓄(zhù) 秕谷(bǐ) 菡萏(hàn dàn) 膝上(xī) |
3、 |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 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
4、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朝气彭勃,奋发向上,争做新世纪好少年。B: 他被逼到了悬崖边,走头无路,只好心一横,纵身跳下。 C: 远望蓬莱阁,烟雾潦绕,犹如海上仙境。 D: 不要仗着有靠山,就有恃无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5、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大体上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B: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C: 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很快为几乎所有地质界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D: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她们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因为根据希腊的神话,含有美术的道理,所以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课本剧比赛中,一位小演员的表演哗众取宠 , 十分精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天堂寨山谷里的猴子,或追逐嬉戏,或交头接耳,或相依相偎,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C: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了合作乐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D: 纪实类的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
7、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 ②③⑤④①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②①⑤ D: ③⑤②④①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服(xìn) 取诀(jué) 感慨(gài) 恍然大悟(huǎng) B: 匿笑(nì) 傅学(bó) 姊妹(jiě) 人迹罕至(hǎn) C: 荫蔽(yìn) 分歧(qí) 花瑞(ruì) 人声鼎沸(dǐng) D: 菡萏(dàn) 攲斜(qí) 爆怒(nù) 咄咄逼人(duō)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春天的海南是个美丽的季节。 B: 班里同学基本全都交作业了。 C: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D: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
10、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文的这篇作文和书上的范文一字不差,简直是惟妙惟肖。B: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C: 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我不由得惊呆了。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干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头西。 ( 1 )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请从写法的角度赏析“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小惠未徧________ ③再鼓之,必走________ 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________ ( 2 )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4 )【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 1 )请简要概括出选文中“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故乡的客
孙道荣
①这是母亲过世后,他第一次返乡。
②父亲早年就过世了,3年前,母亲也走了。办完母亲的丧事,他在县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几日。临别时,妹妹对他说:“哥,以后回来你就上我家住吧。”当时他点点头。但是,当他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了。
③以前当然不是这样。
④父母在时,每次回来,不管多晚,他都不担心,他会打个车,直奔县城20里外的家,那个他从小长大的乡村。有时候,他会提前告诉父母他要回来;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也有时候,他并不急于回家,先到县城的妹妹家歇个脚,然后,再和妹妹全家,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回乡、一到村头,就看见了手搭额头眺望的老母亲,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天知道她从几点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诉了老母亲。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老宅只在他们回来时,才再一次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⑤但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处。
⑥他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很亲,妹妹的儿女也和他这个舅舅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妹妹的家。以前落个脚,甚至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着他,他随时可以回家。现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中转一下,他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想到这里,他突然提不起兴致去妹妹家。
⑦还是先回老屋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
⑧他叫了辆车,回到老屋,对司机说,你在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城的。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们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在村口,他遇见一位邻居。邻居说:“回……”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他谢了乡邻,那一刻,他意识到,对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他是客了。
⑨他乘车回了城,入住一家酒店。
⑩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给妹妹打了电话,告诉她,他在县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昨不来家里住?”他讪笑无语。妹妹又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他答应了。在妹妹家楼下,遇见了买菜回来的妹妹。邻居看看他,对妹妹说:“家里来客了?”妹妹立即说:“什么客,我哥!”妹妹的话,让他感动,可是,他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
⑪在妹妹家,他是客;在故乡,他也是客。
⑫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们回家来哦。”他告诉儿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妈在家呢。”
⑬放下电话,他泪流满面。
⑭在家乡,他已是客了。但是,只要他在,妻子在,远方的家就还是儿子的家呢!
(选自《品读》2019年第11期,原标题为《父母没了,回家忽然成了客》,有删改)
( 1 )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①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请对加点词从词语含义上赏析)
( 3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反映出的人物心理。①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
②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 "他讪笑无语。)
( 4 )请分析文章结尾的好处。初中的生活像乐曲的组曲,其中穿插着小号的嘹亮、牧笛的豪迈、小提琴的清越、大提琴的低沉、扬琴的欢跃……初中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新奇,有苦恼,有快乐,有伤心,有激动……有时还苦乐相随、五味杂陈,但只要你用心细细品尝,就能尝出其中甘甜香醇的滋味。
请以《我喜欢这样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规范,标点符号占格,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