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永修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条目字、词、短语等,共69000余条。

②对于学生应不应该参加社会活动,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分歧很大,让人。

③学习和工作都是有趣味的,我们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

A: 包括 莫衷一是 只有
B: 囊括 无所适从 只有
C: 包括 无所适从 只要
D: 囊括 莫衷一是 只要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代:李商隐刘禹锡、王湾、岑参
B: 谦辞:家君、舍弟、愚见、寒舍
C: 敬辞:令爱、垂询、高就、贵庚
D: 散文:《春》《金色花》《秋天的怀念》《植树的牧羊人》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 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礼物。
C: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 直到好大功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的《雪》,选自他的散文集《野草》。
B: 《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作者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学家,代表作《围城》。
C: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5、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fěi) 不(xùn) 问(zhì) 广(mò)
B: 瞥见(piē) 粗(zāo) 野(mán) 广(mào)
C: 责(jié) (gān)尬 粗(liè) 教(huì)
D: 驿站(yì) 甲(wèi) 戏(xī) 托(cí)
6、下列字形、下划线字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隐(nì) 丽(qǐ) 头(ráo) 随声附(hè)
B: 古(gèn) 然(mò) 瑟(xiāo) 一拍合(ji)
C: 皱(zhě) 辨(chěng) 记(jǐn) 转弯抹(jiǎo)
D: 梁(jǐ) 花(huì) 好(pǐ) 诚诚恐(huáng)
7、下面三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未稍降辞色
B: ①色愈恭,礼愈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C: ①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中有足乐者
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柳州“汽车下乡”活动为六县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见异思迁
B: 融安的金桔、三江的油茶、融水的重阳酒等特产正气势汹汹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C: 柳州经济发展快,社会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D: 油豆腐的制作,工序较多,如果疏忽一个环节,就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nì) 要(sài) 吹(xū) 不可当(dǎng)
B: 发(bān) 裁(zhòng) 责(jié) 首低眉(hàn)
C: 热(zhì) 首(qiáo) 蓝(zhàn) 屏息声(liǎn)
D: 波(lín) 刻(juān) 农(diàn) 无消息(yǎo)
10、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日雾霾加重,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许多重污染区已经连成片。
B: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 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用品香料等2314个品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1 )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 2 )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涉猎木兰户织
B: 蒙乃始学自是指物作诗立
C: 往事耳大兄何事之晚乎
D: 蒙辞军中多务或钱币乞之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
B: 孤常读书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D: 自以为大有所益
( 3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 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 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选自朱自清《春》)

( 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反衬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B: 第④段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春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 第⑤段的加点词“卖弄”,在文中从感情色彩看是贬义词。
D: 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 2 )第③段中“钻”这个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它暗示春天( )

A: 是春草初生的季节。
B: 充满生机活力。
C: 是温暖和煦的季节。
D: 充满轻松与快乐。
( 3 )第④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语句的次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二)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尼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 1 )鼎湖山的泉水声和林中的小溪声各有什么特点?文段(一)和(二)采用了哪种相同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水声描摹得生动可感?请举例说明。

( 2 )泉水为什么能让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写鼎湖山“年轻”对写泉水有什么作用?

( 3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今年的中秋节又有三天假期,这使许多人得以比较从容地和家人在一起,品月饼,赏明月,共享天伦。你的中秋佳节是怎么过的?你有怎样的深切感受?请你把这些写一写,大家做个交流。
题目: 过中秋 (横线上可填“快快乐乐”、“平平淡淡”、“闷闷不乐”……)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不要出现或暗示班级姓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些青葱岁月、略带伤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