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睫毛 蓑笠 决别 波光粼粼
B: 化装 分岐 摇蓝 咄咄逼人
C: 烘托 瘫痪 吝啬 翻来复去
D: 烂漫 赋予 宛转 各得其所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植物学家钟杨为守护祖国的植物基因宝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多次援藏,带领团队跋涉高原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
B: 山东省日照市灯塔风景区海岸边风大浪急,但有游客不听劝阻,在海边礁石上正襟危坐玩自拍,结果不幸发生了意外。
C: 近期前往越秀区廉洁文化教育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 广大党员群众在此学习廉洁人物的崇高精神,接受廉洁教育。
D: 二月河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乾隆皇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 谋篇布局别出心裁,非常值得阅读。
3、下列四句中,划线词的词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A: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B: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D: 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 “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 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5、

找出下列正确的一项( )

A: 亘(gèn)古 哽咽( yè ) 污秽( suì) 谰(lán)语
B: 呵(hè)责 褪(tuì)色 晨曦( xī) 崎岖( qū)
C: 孵(fū)化 报酬(chou) 蹂躏( lìng) 坍(tān)塌
D: 徜(cháng)徉 炽(chì)痛 撷(xié)取 破绽(zhàn)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lí) 上(sài) 车马(xuān)
B: 火(fēng) 梦(hún) 不胜(zān)
C: 声(jiǎo) 脂(yān) 铁未(xiāo)
D: 折(jǐ) 有(màn) 日暮(cuō)
7、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高铁江北段建成通车后,将会使扬州到上海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数据显示,乘坐“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已经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项。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8、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是多音字,读音都相同的是( )
A: 镜泊湖 湖泊 泊船 淡泊
B: 撒落 撒播 撒网 撒手
C: 挣扎 挣揣 挣命 挣脱
D: 恰如其分 分量 分内 分外
9、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
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_________,岸边胡杨丛生,_______。

A: 荡漾碧波 茁壮林木
B: 碧波荡漾 茁壮林木
C: 碧波荡漾 林木茁壮
D: 荡漾碧波 林木茁壮
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yū) 丽(xuàn) 齿(qǔ) 有的放(shī)
B: 望(liào) 商(gǔ) 褓(qiáng) 循规蹈(jǔ)
C: 甲(qiào) 漫(mí) 头(xué) 词夺理(qiáng)
D: 然(piān) 骨(gé) 道(hàng) 草连天(shuāi)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1 )诗中的“九重天”“路八千”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②罅: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斜靠。

( 1 )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悄怆幽 邃: ________ ②而犹不忍去: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 3 )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 人 坐 欹 岩 下 望

( 4 )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
( 5 )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给狗留个位置

张建忠

开学没几周,一位老师生病住院了。老校长找我商量让我接那位教师的语文课及班主任工作,我爽快地答应了。老校长很高兴,亲自把我送到教室。

老校长把我介绍一番后走了,我便接着上课。

一会儿,一声报告,门口探进一个小脑袋。

“请进!”我和蔼地说。一个虎头虎脑、矮个子、浑身脏兮兮的男孩儿溜到了座位上,班里哄堂大笑。

我这时才看清楚,有一只小狗摇着尾巴紧跟着颠颠进来了。我问是谁带来的,没有人理会。我试着轰走小狗,可是小狗对我龇牙咧嘴汪汪叫。我窘极了,于是试着环视一下教室,希望有同学出来解围,可是大家都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我给自己找个台阶说:“请同学下次不要再把小狗带进教室。我们继续上课。”

小狗也摇着尾巴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孩的座位旁,昂着脑袋望着小主人。

我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这些孩子们却在底下逗引小狗。小狗一会儿跑到这位同学的桌旁,一会儿又溜到那位的桌底下。男生笑嘻嘻的,胆小的女生一惊一乍的,班里乱了起来。

我生气了,指着那位男孩呼呼地说:“你看你,把狗带进班里,弄得大家还怎么听课?”“我又没带它来,是它自己跑来的。”男孩低着头,小声辩解。“那这次就算了,下次千万别带进班里来。”我语气缓和多了。“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下课了,我很扫兴地走了。

接连几天,我上课时再没有学生把小狗带进班里了。

一天,我在上课,上次的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急忙把门关上。

我一愣,正待说话。门动了一下,“别报告了,直接进来得了!”我一语双关。门又动了一下,“叫你进来,你怎么不进来呢?”我气呼呼打开门。吓了一跳,那条小狗大模大样地摇着尾巴颠颠地进来了。

那个男孩窜过去就去撵小狗,可小狗在同学们的座位底下钻来钻去,就是不出去。缓过神的我气得跑到男孩跟前,指着他说:“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我气呼呼地走了。

不一会,我把老校长叫来了。老校长往门口一站,班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那个男孩也回到座位上低着头,小狗伸着舌头喘着气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径直走到小狗跟前,朝小狗一脚踢去,小狗哀哀狂叫,夹着尾巴往同学们的座位底下躲。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

老校长又拎着板凳做出砸的样子硬是把小狗赶出了教室。老校长批评了那个男孩,说他不该把狗带到班里影响老师上课。接着,又恨铁不成钢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说他们不尊重教师,说我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来给他们义务上课的,他们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孩子们都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老校长颤巍巍地走了,那个男孩趴在位置上抽泣……以后,我再上课时,没有发现那个男孩。难道是因为上次小狗的事吗?我有些愧疚。于是,我决定到男孩家家访,让他尽快来上课……

第二天,那男孩来到了班里,我把他的位置调得比别的孩子宽敞了许多,那条小狗静静地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巡视时,看到了小狗,气冲冲地闯进来。我拦住了老校长,老校长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这个留守孩子太可怜了,唯一陪伴他的竟然是这条小狗……”我哽咽了。老校长动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上次打小狗,我也不忍心,只是怕影响你上课。你能这样做,我很高兴,还有什么比给小狗留个位置更体现人性化教育呢?”(《中学语文教学》204.9)

( 1 )阅读文中画线的文字,写出“我一语双关”中双关的两层意思。

( 2 )下面是两处对小男孩的描写,请品味加点文字。

①“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

②男孩起先是一震,咬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

( 3 )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 4 )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说说结尾处“人性化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阅读理解

绿之歌

冰 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地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惆怅迷茫之中,我凝视着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春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时代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1

( 1 )文中作者用“临去秋波”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2 )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话回答)

( 3 )“‘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作者见到“绿”,为什么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身边的故事

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实情感;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指尖溫暖╮微笑了谁的过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