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实/伴 勉/弱肉食 吓/
B: 私/泣/不劳作 劳/
C: 床/床 周/人才料/
D: 水/逗 姓/劳任怨 经/
2、下列作家作品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 《朝花夕拾》
B: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C: 曹雪芹 《聊斋志异》
D: 施耐庵 《水浒传》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稻浪的翻滚,谷粒的沉实,稻香的弥曼,色彩的金黄,都是她特别留心的细节。
B: “求实存真”四个大字也同时镌刻在了董保存的心上。他醒悟到,长征中的真实细节,还有许多未被挖掘出来。
C: 创造与毁灭、新生与死亡,一条浩荡大河,将这个单纯的哲学命题演译了千年。
D: 水面倒映着的,是一张枯槁的面孔,额骨高凸,皮肤松驰,眼眶深陷,眼里没有一丝光彩,只有呆滞、笨拙和麻木。
4、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B: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的种种冒险经历。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广大读者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广大读者从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身上读懂了坚强、勇敢、奉献等美好品质。
D: 《繁星》《春水》实际体现了“母爱、自然、童真”三大主题,体现了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内核。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 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C: 导演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他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者阎肃。
D: “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军曾在我们村安营扎寨
B: 人们正在散步时,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C: 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 使我回味无穷。
D: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8、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sǒng) 起(dié) 红(yān) 扑迷离(shuò)
B: 麦(chá) 拭(kāi) 对(jiào) 为人知(xiān)
C: 漫(ní) 育(bǔ) 咽(gěng) 鞠躬尽(cuì)
D: 愧(zuò) 恶(zèng) 古(gèn) 气冲牛(dǒu)
9、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地震可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却不能改变我对生活的希望和梦想。”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的田富刚斩钉截铁地说。
B: 心态健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辩证看待成败得失,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敬业乐群的精神状态。
C: 不是说高学历就一文不名 , 但把自身命运放在一纸文凭上,显然是不靠谱的,也是危险的。
D: 跨越两千余年时光,茅台酒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再一次展现了它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B: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 看了这次中小学生运动会比赛,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 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云阳:县名,今陕西省三原县。②宿别:与朋友相聚了一夜后分别。③离杯:饯别之酒。共传:互相举杯。

( 1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写诗人自从与朋友别后,山川阻隔,数年不见,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不易。
B: 三、四句写久别重逢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正说明了此次相见不易。
C: 五、六句中的孤灯、寒雨、深竹、浮烟,给人宁静、安逸的感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D: 七、八两句描写再次离别前,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表现出两人对友谊的珍惜。
( 2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展现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至茆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驾

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王必诛之。”王曰:“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牙也。”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廷:通“庭”,院子。②潦(liǎo):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文中指庭院积水。③殳(shū):古兵器名,用竹木为之,一端有棱。④驾:帝王车乘总称,文中指太子所乘之车。⑤属:归属。文中指迎合,依附。⑥矜:自负,贤能。文中是贤能的意思。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太子驱车至于茆门 于是
B: 击其马,其驾 失败
C: 前有老主而不 超越,违反(法令)
D: 是吾守法之牙也 这
( 2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乃 益 爵 二 级 而 开 后 门 出 太 子 勿 复 过。

( 3 )下列各项对文中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楚王急着召见太子,但天下雨,庭院中有积水。
B: 按照楚国的法令,车不能到茆门,所以被廷理劝告离开。
C: 太子向楚王哭诉自己的车驾被拦,要求楚王诛杀廷理。
D: 文中“不逾”、“不属”等词,说明楚王是赞赏廷理的做法的。
( 4 )根据文中“太子”的行为推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 5 )韩非子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中“楚王”对待“太子”投诉的做法,是否体现了这种思想?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虫入窗

张佐香

①清爽的秋夜,不知疲倦的秋虫们正举办免费演奏会。

②秋虫在暗夜里兀自鸣叫,从田边野生植物摇摆的节拍里,从我窗前的花坛里,一直鸣叫到凉月遍洒的窗帘上,然后“嗖”的一下破窗而入。侧耳聆听,“丁零零……丁零零……”清亮悦耳,似清风掠过屋檐下时风铃摇曳的音韵,又似满山清泉流过石上时淙淙的喧响。近处的如弹琴,远处的似乎是天籁的蔓延。它以古典的音韵,悄悄地渗入属于我的空间。起初,叫得很零乱,但很快就整齐了起来。不知是谁在指挥,昆虫的大合唱很快便形成了完美的节奏和旋律。一会儿是声浪清脆、整齐雄壮的齐唱,一会儿是声浪前后跟进的二重唱,一会儿又是声部错落的合奏……时起时伏,突然戛然而止,给大合唱来了个大刀阔斧的结尾。

③秋夜又复归寂静。随后,一支新的乐曲再次奏响……我无法摆脱秋虫的诱惑,这韵律给我带来了安详和宁静。成千上万不知名的秋虫振翅收放,汇集成沉雄之势,悲壮之声扩散于空气之中,有一种金属薄片柔韧而刚强的意味,听着听着,人便跌入了幻梦。那声音异常深沉、宏远、浑厚、辽阔,仿佛长流不尽的渺渺钟声,神秘、荒凉而又丰富。我期望天色不要再亮再白,这样的陶醉才能凝重而久远。

④我想象着一棵树,因身着无数昆虫而成为一件乐器。它浑身是嘴,犹如一把木琴,让洒落于身上的月光也化作音符。是的,昆虫似乎更爱在月光下的秋夜里歌唱。我无法说清它是因为皎洁的月光而情不自禁,还是视歌唱如月光。

⑤无数个宁静的秋夜,我清静的耳郭里颤动着虫声的意韵。这虫声如一泓清冽的溪流,从五千年前古老的岁月深处蹦跳而出。这秋虫曾经翻动《诗经》古老的册页,曾经在汉乐府里低吟,曾经在唐诗宋词里留下深深浅浅的韵脚……杜工部的草堂边,陶渊明的竹篱旁,王维的辋川山庄,大约都有秋虫的嘈嘈切切错杂弹。

⑥万丈红尘滚滚,物欲湮没不了秋虫的吟唱。今夜,秋虫从时间的彼岸跌落到我的床前枕畔。此时,万籁倶寂,灯光柔和,秋虫的清歌和我的酣梦融为一体。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9年1期)

( 1 )下面关于选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以秋夜虫鸣为线索,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B: “这秋虫曾经翻动《诗经》古老的册页”句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列为“五经”之一。
C: 文章虚实结合,多角度描写秋虫的鸣叫,第②③段从听觉方面实写,第④⑤段运用想象和联想虚写。
D: 文章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秋夜孤单寂寞的心境,以及在秋虫吟唱的清歌中才能酣然入睡。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侧耳聆听,“丁零零……丁零零……”清亮悦耳,似清风掠过屋檐下时风铃摇曳的音韵,又似满山清泉流过石上时淙淙的喧响。

( 3 )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秋虫叫声的特点。
( 4 )第⑤段详写虫声意韵有何作用?请简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目。
背 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撬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地低吟这时已变成野 兽般地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撬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 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撬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撬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雷撬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将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撬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森陷入困境 犬相助相伴——> ——> ——>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 2 )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 4 )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第⑤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6 )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读过本文后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行走在大漠中,架起了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守卫边疆的战士行走在风雨里,一直默默为我们保驾护航;备受瞩目的宇航员行走在月球上,开启了人类探月的新篇章……中学时代的你,可能行走在求索知识的征程中,可能行走在发现美景的旅途中,可能行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行走,是一次坚持不懈的付出,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力量,也是一份值得坚守的信仰。

请将“行走在”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字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把爱情交给时间来忘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