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双鸭山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锤炼 淅沥 纵横绝荡
B: 服辨 狡黠 老谋深算
C: 猗郁 婆娑 揠苗助长
D: 皲裂 漫骂 惴惴不安
2、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一项是( )
A: 《春》——————朱自清——现代
B: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当代
C: 《世说新语》———刘义庆——唐代
D: 《观沧海》————曹 操——东汉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猎(shè) 挚友 扑迷离(suò) 锋芒必露
B: 异(chà) 字(tiē) 目不园(kuī) 大廷广众
C: 粗(zhuó) 屏嶂 慷淋漓(kǎi) 鞠躬尽瘁
D: 书(zhāi) 肿胀 妇皆知(rú) 如释重负
4、

下列句子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远走来一个衣冠楚楚的人,五官长得颔首低眉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 , 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 玩忽职守。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

下面句中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能其一处也(说出) 长跪而之(感谢)
B: 其一坐于前(像狗一样) 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C: 神寒骨(凄凉) 非不深也(护城河)
D: 国怀乡(离开) 楚人之(可怜)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 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 《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世外桃源”这个故事,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C: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江南的水无法承载震撼人心的原始生命力。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茏罩 取决 花枝召展 不求甚解
B: 粗犷 分岐 迫不及待 暴恕无常
C: 诀别 荫敝 由然而生 美不胜收
D: 烂漫 菡萏 小心翼翼 呼朋引伴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 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10、

下列各项,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zhí) 气(bǐnɡ) 不屈不(náo)
B: 配(jiǎo) 取(xié) 三年五(zǎi)
C: 身(jī) 彩(hē) 灯夜战(tiǎo)
D: 枝(qiú) 淡(tián) 乳未干(xi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夜坐

宋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人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

( 1 )这首秋夜即景诗,第一、二句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绘,渲染了秋天________的氛围。
( 2 )有人评“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见其品格”,第三、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有删节)

【注释】①舣(yí)船:停船。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溃围南出驰 ________

②然今困于此 ________

③非战之也 ________

④汉军皆披 ________

⑤喜人马俱惊,易数里 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以为死,或以为亡
B: 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霸有天下/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C: 籍独不愧心乎/苟全性命乱世
D: 项王驰,复斩汉一都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4 )这段文字写了“垓下之围”的故事,其中的项羽有哪些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的价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的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爱迪生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创造发明,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 1 )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 2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 3 )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
( 4 )对于人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说出理由。(不少于3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 1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 2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
( 3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________;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________。

( 4 )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 5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巴尔蒙特说过:“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这个世界。”阳光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温暖的地方,它不仅温暖着我们的肌肤,更照亮着我们的心灵……

请以“阳光最多的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复返的恋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