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 , 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 。在日常工作中 ,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A: 抉择 而且 坚守 恪尽职守 B: 选择 但是 坚持 苦心孤诣 C: 抉择 但是 坚守 恪尽职守 D: 选择 而且 坚持 苦心孤诣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潮掀浪涌,奏响推动经济发展。B: 清明将至,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C: 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
3、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B: ⑤④⑥②①③ C: ⑤①④③⑥② D: ②⑤①③④⑥ |
4、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酵(jiào) 笨拙(zhuó) 澄澈(chénɡ) 坍塌(dān) B: 缥缈(piāo) 显耀(yào) 狭隘(ài) 烧灼(zhuó) C: 忙碌(nǜ) 辍行(zhuì) 充沛(pèi) 蜷(quán)伏 D: 放肆(sì) 苛刻(kē) 箪瓢(dān) 嗔怪(chēnɡ) |
5、 | 给下面的句子找个合适的位置,恰当的一项是( ) 大树如一门超长巨炮,横空出世。 ①那一刻,四周忽然幽暗:②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挡住去路。③树干浑圆敦实,直上数米绝无旁枝。④似一位森林巨无霸,居高临下,冷傲威严。⑤它的躯体健壮,厚重的树皮膨胀得似要裂开,鱼鳞块状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⑥那是﹣﹣红松! B: ②句后 C: ③句后 D: ④句后 |
6、 | 下列选项中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韶关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韶关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
7、 | 对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 指:向。 C: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D: 戾:至。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B: 曳铁钯(y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àng) C: 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D: 石必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ù) |
9、 |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十八岁)加冠的礼节,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 B: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D: 愚,常用于自称的谦称,比如称自己的见解为“愚见”。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全场都情不自禁地应主持人要求唱起歌来。 B: 在是非问题上应该据理力争 , 不能迁就忍让。 C: 食品行业造假屡出高招,竟然还能造出假鸡蛋,其技术水平简直无与伦比 , 如果不打开,你用肉眼是很难分辨真伪的。 D: 东台经济发展快,社会治安好,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成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寒雪日内集 ②俄而雪骤 ③公欣然曰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 2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 )谢太傅的儿女们分别对雪作了怎样的比喻?你对雪还可以有哪些比喻? |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 4 )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简要概括。(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①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 1 )请分析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①第③段中划线的“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 3 )选文②—④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方面)介绍网络低俗语言的?请分别概括。要求:①选取自己最深刻的亲身经历,多角度来描述,并抓住细节描写,突出真实感悟。②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