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像《蚯蚓和狐狸》《鼹鼠》就嘲讽了吹牛皮说大话的人。B: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和宝象国等地的经历。 C: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 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悟净.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天取经。 |
2、 |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撒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嬴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C: 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暮的一角而已。 D: 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曦月(xī) 藻荇(xìng) 泠泠(líng) 叠嶂(zhāng) B: 绝巘(yǎn) 欲颓(tuí) 戾天(nì) 驱犊(dú) C: 飞漱(sù) 缥碧(piǎo) 经纶(lún) 萋萋(qī) D: 素湍(tuān) 轩邈(miǎo) 横柯(kē) 千转(zhuàn)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玄虚 张皇失措 要诀 心无旁鹜B: 诘难 断章取意 嬉闹 不言而喻 C: 殒落 开卷有益 鄙夷 恼羞成怒 D: 诓骗 重蹈覆辙 田圃 黎民百姓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 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 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
6、 | 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①段总写自富阳到桐庐间山水的奇异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山水的特点。B: 第②段写富春江江水之异,异在水色之美,江水之清,水流之急。其中“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把江水的清澈表现得淋漓尽致。 C: 第③段写山之奇。既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又抒发了作者在如此奇景中的感受,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D: 作者在文中描绘山水,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活力的大自然图景,给我们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 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 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
8、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B: 《梦溪笔谈》是这部笔记体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C: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文体的见解,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D: 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朋友关系指尖有不同的称谓,如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交指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刎颈之交指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B: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 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西周时期的精品,价值非常高,热烈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馆参观。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兵法著作。 B: 王班长虽然其貌不扬,举止拘谨,甚至被几个调皮鬼背地称为“王潇洒”,但是他不仅做事干净利落,而且对于不良行为深恶痛绝 , 敢作敢为,因此深受全班同学的拥戴。 C: 有些市民对自行车搭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D: 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
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②。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下车引之________ 值胡贼攻郡 ________ 不忍委之________ ( 2 )请用三条“/”给划线句断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 4 )有同学关注了(甲)(乙)两文的出处,提出疑问,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帮助解答。疑问:两文均是元方与客人的对话,(甲)文编入“方正”门,而(乙)文编入“德行”门,《世说新语》的编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
教育课
袁炳发
①又是要钱。母亲知道菲菲是在骗她,女儿这一阵总是变着各种法儿向自己要钱,但母亲犹豫一下还是把钱给她了。菲菲拿到钱,就背起书包着急忙慌地走了。
②母亲开始收拾碗筷,顺手把菲菲脱下的衣服塞到洗衣机里。房间很小,小到几样家具紧紧挨在一起,只要拿起抹布转一圈儿就能擦一遍。老式的洗衣机吱吱啦啦地响着,好像是在播放一首陈年老歌。母亲的手始终不停地动着,等她把衣服拧干搭在阳台上,早晨的事务才算结束了。
③她工作的粮站离家有四站路,步行需要二十几分钟,但无论多累她都是走着去走着回的,她舍不得坐车,她要给女儿攒钱,供她上最好的大学。
④但女儿让她有些失望,这段时间以来,这孩子越来越任性,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她就又哭又闹的,有时还会把死去的父亲搬出来。
⑤女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攒钱为啥?最后还不是给我花?既然你早晚都要给我,为什么不现在给我?
⑥很多的时候,母亲都无奈地看着女儿,她不知道怎么去说服女儿,她知道即使说了也是白说,女儿有一百句话在那儿等着她哪!她也明白,现在外面的世界诱感太大了,吃的穿的戴的住的,连成年人都经受不住,何况女儿说到底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呢。虽然家里是这种情况,可她也不想太委屈了孩子。
⑦只是在平心静气之后,她又觉得有些对不住死去的爱人。其实女儿从前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女儿特别心疼母亲,哪怕是买根冰激凌她也非得和母亲分着吃。可不知为什么,自从上高中以后忽然就变了,变得有时候她甚至希望女儿不要长大。她的工作很累,既要负责前台零售,还要到库房取货,五十斤的粮袋背在肩上虽说已经习惯了,但还是把她压得半天也直不起腰。这些女儿都亲眼见过,可女儿的反应很平淡,好像这一切本来就是母亲应该做的。
⑧干了一天的活儿,也站了一天,她回到家里只想坐下来好好歇歇,可女儿马上要放学了,如果进屋吃不上饭又该不高兴了。
⑨此时的母亲觉得女儿仿佛一朵沾了灰尘的鲜花,不擦心有不甘,可擦了又怕碰坏花瓣。
⑩在这个冬天到来的时候,菲菲忽然变得乖巧起来,吃完饭总是主动帮助母亲收拾碗筷,而且总是没话找话地和母亲闲聊。
⑪母亲知道女儿肯定又要有大动作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两年下来她已经摸清了女儿的思路,每次和母亲要过百的钱必须先做好一系列的铺垫。
⑫果然,那天晚饭后,女儿主动给母亲倒了一杯茶,便又赖在母亲身边跟母亲闲聊起来。
⑬母亲微微一笑,说:“闺女,你又该要钱了吧?”菲菲撒着娇,轻轻用手推了一下母亲。
⑭母亲说:“说吧,要多少?”菲菲伸出五根手指头,然后一脸期待地盯着母亲。
⑮母亲说五十元不多,我这就给你。菲菲嗔怪地看着母亲,说她要买一双最新款的雪地靴,至少需要五百元。
⑯母亲沉思半天,告诉菲菲她可以满足女儿这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马丽也得买一双这样的鞋。
⑰这无疑是给菲菲的奢侈消费计划判了死刑。让马丽花五百元去买雪地靴,这怎么可能?还不如直接让她上天去找嫦娥买得了。母亲说的马丽是菲菲的同学,父亲常年卧床不起,家里的条件很差。她每天放学要干很多的活儿,即使是星期天也要到煤场帮母亲拉煤。
⑱可是母亲这次的态度非常坚决,丝毫没有商量余地。正好赶上星期天,菲菲只好去煤场找马丽。马丽正在帮她母亲拉煤,一辆平板小推车正在上坡。马丽的母亲非常吃力地拉车,绳子被拽成两条笔直的线,而马丽在后面推车,两条腿紧绷绷地蹬在地上。菲菲看呆了。此时天空飘起雪花,母女俩的身影和小推车很快被白茫茫的雪雾笼罩,远远看上去特别感人。
⑲母女风雪中的这个场面,深深地定格在菲菲的大脑深处。
⑳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一刻,她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选文有改动
( 1 )在文章的开头,母亲明知道女儿在骗她,为什么还是把钱给了女儿?风吹白鸽拨琴弦
黄舒灿
①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转眼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带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这寻常的一幕,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与应和。
⑧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看,远远地望着。无关风月,无关忧愁,我也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⑨“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这么多年了,他积攒的铜币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用来救助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多么希望没有战争啊。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又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
⑩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我忽然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
⑪我呆若木鸡地驻足在这位老艺术家的面前心潮涌动。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⑫突然,最后的曲子结束了,清风拂过,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碎成一地的金光斑,所有的白鸽都朝着蓝天的同一方向起飞……
⑬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选自《黄舒灿作品集》,有删改)
( 1 )文章以“风吹白鸽拨琴弦”为题有什么好处?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房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翻过的痕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阅读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