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分宜县第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________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②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________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③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________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④街上行人摩肩接踵,________,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A: 果然 绝不 唯利是图 车水马龙
B: 必然 绝不 唯利是图 滔滔不绝
C: 竟然 决不 为富不仁 络绎不绝
D: 居然 决不 为富不仁 川流不息
2、黑步甲擅长( )
A: 装死
B: 耍伎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 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 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 历史的精神坐标。

A: 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 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 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 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雌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长短句”。
C: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它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5、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潜水艇“诺第留斯号”是尼摩船长自己设计制造的。
B: 尼摩船长不仅是科学探索者,同时也是反对殖民主义的战士。
C: 《红岩》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等。
D: 祥子自始至终是个诚实可爱的“小人物”。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到桔梗花,朝鲜族人民对其特别有感情。________

①我国的很多地方用桔梗花制作腌菜,颇具风味,并深得人们的喜爱。

②在中医的眼里,桔梗花还是一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

③桔梗原产我国,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④桔梗也可以酿酒,制作糕点,种子可榨食用油。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④③
7、

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B: “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这是格列佛在大人国的经历。
C: 格列佛在小人国是用在王宫上撒了一泡尿的方法扑灭了利浦特王宫的大火。
D: 飞岛国王惩罚人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温柔,一种严厉。
8、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B: 《红星照耀中国》中,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赴日本、欧洲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的党的领导人是周恩来。
C: 花果山的石猴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弼马温、孙悟空、齐天大圣、斗战胜佛。
D: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诈,体现了人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更具真实性。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
B: 在退休干部茶话会上,汪老激动地说:“我今年九十高寿,见证了国家跨世纪的发展变化。”
C: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
D: 自学成才的县人民卫生院谢大夫的拙作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医学界产生了巨大轰动。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盐城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1 )本诗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2 )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

【甲】云

[唐]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注释】唐朝末年,军阀混战,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旅途中的来鹄观夏云创作了此诗。

【乙】乙亥北行日记(二则)

[清]戴名世

十三日,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或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袱被欲俱取其税。盖輦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袱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

(选自《戴名世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戴名世(1653-1713):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省)人。著名的桐城派文学家,后因《南山集》案被杀。《乙亥北行日记》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戴氏从江苏江宁赴京途中的日记。②圉人:马夫,养马的人。③执途人:掌管关口的人。④袱被:本指用袱子包扎衣被, 整理行装,
这里指行李包裹。⑥荤(niǎn) 毂(gǔ)下:指京师,犹言在皇帝车驾之下。御人:拦路抢劫。

( 1 )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得良有司( )

A.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日大雨( )

A.斯陋室(《陋室铭》)

B.非木柿(《河中石兽》)

( 2 )作者在见闻经历的记叙中隐含着情感,联系上下文,结合划线字探究下面句子的意味。

雨止,则天已明

( 3 )来鹄和戴名世在旅途中都借“夏云”抒写情思,他们笔下的夏云有什么共同点?两人对夏云的情感有无差异?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 4 )读了《乙亥北行日记(二则)》,小温说:戴名世也是一个范仲淹式的文人,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结合选文和《岳阳楼记》,阐述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打榜“失落”的中华民间古诗

张勃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

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生产和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而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复杂,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演绎着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诚信、智慧和勤劳,鞭挞凶残、自私、虚伪和懒惰,不仅会是童年最难忘的回忆,更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

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则对意大利民间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话》。所以,挖掘民间故事绝不是“小儿科”!当前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缺少了学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润为终极诉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我们自己的民间故事却愈加罕见。此外,西方童话之所以在我国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赚得了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为此,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为。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对民间故事的关注,加大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部门需在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上提高民间文学的地位,并适当增加民间文学作品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比重。民间文学专家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数量庞大的中华民间文学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改编,形成一些作品集。文化企业则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出版图书,绘成图像,录制音频,或改编成影视剧、动画片、舞台剧等形式,形成综合优势。同时,还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组织民间故事讲述、表演大赛等,广为宣传。至于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故事的时候,也要对“我们自己的”有更加明确的倾向性。

民间故事的“失落”,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不仅会使我们坐失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也浪费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协同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链接一:

一对老夫妻依靠侍弄葡萄园过日子。他们对独生子疼爱无比,但渐渐长大的独生子只知道吃喝玩乐、挥金如土,从来不懂得侍奉双亲,更不用说营业谋生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把儿子叫到跟前,叮嘱说:“孩子,我在葡萄架四周埋了一千两银子,我死后,你把它刨出来。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伤到葡萄根。”为了得到那笔遗产,小伙子遵照父亲的遗嘱小心地翻动葡萄园里的土地,不知疲倦。直到秋收的季节到来时,他刨完了最后一架葡萄,一锭银子都没有找到,却收获了满架的葡萄。他终于体会到父亲遗嘱的用意。这是一个世代流传的“浪子回头”主题民间故事,体现父母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子女人生发展的积极引导以及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支持作用。从中华民间故事中撷取和阐释父母教导步入歧途的子女改过自新的主题,我们发现,对现代的父母及被教育的青少年来说是可资借鉴的民间智慧。

(选自《从“浪子回头”故事谈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

链接二: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形式除了对一些老人还有些许吸引力外,已难觅年轻听众的身影。但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地方仍延续着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比如,在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支持下,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得到了发展,当地的“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不仅讲述口口相传的传统民间故事,还包括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代生活的新故事。不仅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人们讲故事、听故事的习惯,从而促进了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和创新。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下,许多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如今逐渐“网络化、虚拟化”,民间故事的讲述空间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转移了阵地。而且对民间故事的保护也应该转换思路,讲故事并非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故事的唯一形式,利用民间故事的内容对其进行新的艺术表达,从而形成其现代价值的转化,如改变成电影、动漫等,这类保护方式应该被推行和提倡。

(摘自网络《如何传承保护民间古诗》)

(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使听故事的传统得到发展,也促进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与创新。
B: “浪子回头”故事中小伙子体会父亲遗嘱用意,积极地翻动葡萄园的土地,收获满架葡萄。
C: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使许多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逐渐“网络化、虚拟化”。
D: 中华民间故事体裁多样,精彩而且数量众多,积淀传统文化又包含各种知识与道德观念。
( 2 )对上述材料关于“中华民间故事”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间故事因历史家不愿搜集,传承方式单一,商人因利推出西方童话而“失落”。
B: 中华民间故事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且价值丰富,应该想办法传承。
C: 中华民间故事的传承己经非常迫切,因为这与国家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
D: 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专家、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勠力同心。
( 3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美国迪斯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

也赢得了口碑和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 4 )“打捞‘失落’的中华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中国古代报纸都登啥?

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观众发现“邸报”很好玩,仿佛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浏览并热议的“热搜”和“头条”,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新媒体时代,回望中国古代报纸,也能钩沉出不少有趣的掌故。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起源。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种报纸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唐人孙樵写有《读开元杂报》一文,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的朝廷政治新闻,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

1900年,人们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编号S1156。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但内容相对简略,不会抄录这些奏章文字的全文。

宋人的诗作里有不少是写读完邸报之后的感想,比如苏东坡《小饮公瑾舟中》中就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的句子。再比如王安石的《读镇南邸报》一首,杨万里读邸报后的感事诗七律一首,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

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由部分进奏官和书坊主人私自发行,其实是一种非法出版物。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这种报房类似今天的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同顺、同文等。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开始印有报头。这种报纸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所以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而且以订阅为主,读者所付报纸费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京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和宫门钞。其中,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

(节选自《扬子晚报》2019年12月3日)

(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现藏于敦煌石窟。
B: 邸报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唐朝称“进奏院状报”,宋朝则称“小报”。
C: 文章列举苏东坡诗句,是为了说明邸报是北宋文人士大夫接触国家大事的重要途径。
D: 明代《京报》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
( 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报纸历史发展、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 3 )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西汉

唐代

宋代

明代

朝廷新闻

________

________

谕旨、奏折和宫门钞


( 4 )下面是手机人民网的两个界面。与古代邸报相比,谈谈新媒体时代“报纸”的变化。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2020年之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城市实行管控,学校推迟开学,街道行人寥寥,小区闭门禁行……我们的新年计划被打破,生活被调频。我们也因此紧张、惶恐甚至埋怨、谩骂。然而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许许多多奋力拼搏的逆行身影,让人心疼,使人感动,给人力量……

在举国抗疫的这段时间里,你也一定有很多感悟和思考,请写下来。

要求:

1)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和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
内容积极向上,具有真情实感,字数5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把世界看得太清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