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奉化市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②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

③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④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⑤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

⑥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A: ④③②⑥⑤①
B: ③②⑥⑤①④
C: ②⑥③⑤①④
D: ③⑥②⑤①④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A: 筹划 迭起 一愁莫展 迥乎不同
B: 熔岩 白皙 博学多识 锋芒毕露
C: 逼狭 狂澜 一反即往 杂乱无章
D: 魅力 幽雅 铤而走险 妇儒皆知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一连串的失误,导致他错失了金牌,使他彻底告别了体坛。
B: 双休日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C: 《最后一课》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D: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5、阅读鲁迅的《自题小像》,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A: 这“风雨”是指政治风雨。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腐朽的统治,使人民深受重压,使祖国沦于黑暗之中。诗句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
B: 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闪光者,它为追求光明的人点燃了希望。那么,鲁迅诗中的“寒星”是指谁呢?是国民,即民众。
C: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鲁迅言志的宣言。表现了作者愿为祖国奉献出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
D: “风雨如磐暗故园”指的是作者看到自然环境中,狂风暴雨,昏天黑地,所以会用“风雨如磐”来形容。
6、下列词语的书写或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彩 妖娆 风骚 腰(弯)
B: 嘶哑 喉咙 黎明 晴日(等到)
C: 妮喃 聘婷 白莲 冠(王冠)
D: 丰润 永赞 汹涌 忧(悲伤)
7、戴望舒《雨巷》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 象征
B: 烘托
C: 对比
D: 类比
8、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①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②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③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④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B: 拟人、夸张、比喻、排比
C: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
D: 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萤火虫——莹光棒 鞭长莫及——迫不急待
B: 梗概——气慨 语无伦次——美仑美奂
C: 博览——磅礴 披星戴月——拖泥带水
D: 取缔——真谛 因地制宜——不容质疑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A: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 1 )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

( 2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忠武将军

唐忠武将军辛承嗣轻捷。曾解鞍绊马,脱衣而卧,令一人百步,走马持枪而来。承嗣鞴马解绊,著衣擐甲上马盘枪逆拒刺马擒人而还。承嗣后与将军元帅驰骋,一手提鞍桥,双足直上捺蜻蜓,走马二十里。与中郎裴绍业,于青海被吐蕃所围。谓绍业曰:将军相随共出。绍业惧,不敢。承嗣曰:为将军试之。单马持枪,所向皆靡,却迎绍业出。承嗣马被箭,乃跳下,夺贼壮马乘之,一无所伤。

【注释】①鞴(bèi):把鞍等套在马身上。②擐(huàn):穿。③靡(mǐ):倒下。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走马持枪来/博学笃志
B: 跳下/去后
C: 贼壮马乘之/三军可帅也
D: 青海被吐蕃所围/非得一人井中也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著 衣 擐 甲 上 马 盘 枪 逆 拒 刺 马 擒 人 而 还。

( 3 )结合选文,说说辛承嗣的轻捷勇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多幸福的一个世界!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⑪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⑫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 1 )本文写景以________为序;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有:(河堤)——(从河堤往下看)——________——(村庄在田野尽头)。
( 2 )说说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吞”字的含义。
( 3 )文章第⑦⑧段写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记叙顺序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 4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 5 )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
B: 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
C: 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D: 有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

明前茶

①79岁的吴江还老人要做一把贺寿伞,庆贺老伴80岁生日。两人结婚快60年了,吴江还照着老习惯,尊称老伴为“菊姐”。

②从十七八岁起,大部分时间菊姐都在帮吴江还做油纸伞、做斗笠、做竹椅、做竹篾篮子和竹匾。这些竹制的器具窈窕又轻灵,充满了山野的清香与韧性

③60年倏忽而过。一个甲子的时光中,两人配合最丝丝入扣的,就是做油纸伞。连伞把上的弹簧,都是在竹伞柄上挖了孔,用三角形的竹片轻敲进去的。还记得我们童年时,年幼力弱,需要将油纸伞头抵在砖石墙上,废力撑抵弹簧,才将伞撑开的场面?两位老人的紧密协作,就能让这幕旧时光幽幽闪回。

④观赏这把贺寿伞的诞生,就像观赏两人执手一生的默契。两人的动作像山歌对唱一样严丝合缝,有主歌,就有副歌;有快嘴念唱,就有悠然的和声——

⑤吴江还削磨好伞头,开出30道小槽,菊姐已将她搓磨好的30根大骨架递来;大骨架刚以线穿起,埋入伞头凹槽,菊姐的30根小骨架又已递到;安上伞把,嵌入弹簧,用细麻绳串联大伞骨的边缘,伞的骨架已经清秀匀称,菊姐已裁好30条粗纸,一条条依次贴上骨架,赋予纸伞以血肉。这种檀皮纸是菊姐用青檀树皮自造的,当地人用它来写毛笔字、包茶叶、包中药、包糕点。纸呈米白色,上有素淡的植物纤维。虽然市面上有现成的白纸也可以用来糊伞,但吴江还说,纸还是老的好,柔而厚,温而润。

⑥纸糊好了,伞头与伞缘外再贴一圈纸加固,完了吗?没完。伞还要穿皂衫,着黄袍。吴江还以锅底灰涂黑伞面,菊姐早已递上一钵子植物颜料,是她用山间中草药与熟石灰同捣而得。两位老人像过泼水节一样,以手撩动颜料,泼洒伞面,顾不得自己一手一身的颜料。伞晾干后,在阳光与空气的作用下氧化变深,再把煮熟晾凉的菜籽油刷上伞面,连刷几次,直到伞变成一种万籁俱寂的老黄色,一种亘古不变的山野深秋的颜色。

⑦吴江还做好了老伴的祝寿伞,同时还做了六把略小一点的,是给老伴的六位姐妹的。他笑着说:“当年,她们是乡里的七仙女。”到时候,七姐妹会脱下自己的婆婆衫,以旗袍加纸伞的造型,为给菊姐贺寿的乡亲表演。

⑧油纸伞像一个60年的光阴故事,绽放在吴家庭院里。

⑨吴江还说,吴家世世代代是篾匠。这些年,他的手工纸伞供不应求,票友们要用它做演出道具,景区走秀的演员要靠它摆造型,爱穿汉服的小姐姐们更是要靠纸伞酝酿古意氛围,连莫干山周围的民宿,也要定制纸伞做灯罩,做房梁和墙面上的装饰。吴江还笑着说:“老话讲,晴天打伞是痴人,屋里头打伞是狂才。老话哪能料到今天的情势——我活到老,才知道纸伞不见得只是在雨里打的,恩爱夫妻不见得非要遭遇坎坷磨难。”

⑩到现在,吴江还仍然保留着在雨里检验新伞的习惯。听到疏雨打在伞面上发出“噗噗噗”的声音,比雨打芭蕉还要回响浑厚、悠然,他就知道,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

( 1 )找出第③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错别字: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 2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 3 )结合⑤⑥两段,理解第④段的画线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先写吴江还的动作,再写菊姐的配合,彰显出“主歌”、 “副歌”之别。
B: 第⑤段写两位老人搭骨架、造皮纸的动作快而有序,就像歌者的“快嘴念唱”。
C: 第⑥段主要写两位老人耐心、细致地完成最后的工序,就像山歌和声一样悠然。
D: 这两段写菊姐的动作时连用多个“已”,体现两人配合得严丝合縫,十分默契。
( 4 )文末作者写道“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结合上文来看,其原因是:第一,竹材有韧性;第二,________;第三,________。这句话除了指油纸伞经受住了雨的考验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即________
( 5 )吴家的篾匠手艺世代相传,至今产品仍供不应求,但也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或正在消亡,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你认为传统手工艺是否有保护的必要?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大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使我受益匪浅

要求:

(1)横线上要求填的是一本书的书名或是一篇文章的篇名,要写的是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文中的“我”必须是考生自己;

(2)不仅要写出书名或文章名,还要写出作者的姓名或者笔名来;

(3)要具体写出书中或文章中的哪个或哪些地方使你受到什么教益,切不可只作空泛概括的介绍;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不少于 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现在的我,只是暂时很想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