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精炼、优雅、丰盈。____________________谁又能说这些纸上伤感或愉悦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呢? ①的确,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总能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一处山水,一段笛声……便能牵动无尽的感叹;一朵飞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绪。 ②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明媚春景,就可能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 ③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每一种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 ④如果你的记忆里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 ①③②④B: ①④②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万紫千红 , 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万紫千红:这里形容花的颜色丰富。 B: 红紫烂漫的春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到处玩耍嬉戏。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C: 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灼伤:这里指被强烈的阳光晒伤。 D: 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显著的成果。显著:非常明显。 |
3、 | 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坍塌(tān) 嗔怒(chēng) 朴刀(pō) 强聒不舍(guō) B: 慰藉(jiè) 憔悴(cuì) 稽首(jī) 忧心忡忡(zhōng) C: 孪生(luán) 寒噤(jìn) 罗布泊(bó) 即物起兴(xìng) D: 迸(bèng)溅 蹒跚(pán shān) 熹微(xī) 面面相觑(qù)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B: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 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D: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愧怍(zà) 中流砥柱(dǐ) 怏怏不乐(yāng) B: 惬意(qiè) 骊歌(lí) 相形见绌(xiāng) 梦寐以求(mèi) C: 追溯(sù) 踌躇(zhù) 囊萤映雪(ráng) 参差不齐(cī) D: 璀璨(càn) 亵渎(dú) 咬文嚼字(jué) 气冲斗牛(dòu) |
6、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 B: 《礼记·学而》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C: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D: 始终牵挂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泥泞田埂中,他手托麦穗问收成;在大山深处,他按下电商扶贫快进键;乡间小路上,他给村民指引致富路。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拮据 据理力争 焦燥 口干舌燥B: 喝采 五彩缤纷 横幅 幅员辽阔 C: 普及 迫不及待 敝端 蒙蔽双眼 D: 迷惑 弥留之际 振奋 奋笔疾书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褶(zhě)皱 朔(sù)风 关隘(ài) 执袂(jué) B: 红桧(huì) 禅(chán)语 瑰(guì)丽 池沼(zǎo) C: 斟酌(zhuó) 老鸹(guā) 潋(liǎn)滟 摇曳(yiè) D: 怯懦(nuò) 愚氓(méng) 悖(bèi)论 龟(jūn)裂 |
9、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之意,“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的味道,又增加了一丝挑战的意味。 B: “竹杖芒鞋”句写词人凭竹杖芒鞋从容前行,“轻胜马”传达出一种不惧苦难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C: “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说傍晚西斜的太阳已出现,这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传达的情感相似。 D: 末尾“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词人所遇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10、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_______;有时如漫天大雨,________;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_______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①②③ |
阅读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 1 )解释句中划线词的含义。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________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 3 )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外婆的手纹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你外婆的手艺好。
②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③外婆做衣服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④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⑤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舅舅说,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⑥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
⑦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
⑧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可是妻子说,商店里多的是鞋垫,电脑画图也很好看。现在谁还动手做这种活。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女儿在一旁附和。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⑨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和心境。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这手艺,这手纹,注定要失传吗?
⑩我看见天空上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
②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艺苑的奇葩——木偶戏
佚名
①中国木偶戏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②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今仍无定论。据考,三国时已有木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郭秃子的故事
③北齐时,出现了“傀儡子”表演“秃子”故事的木偶艺术。南北朝的木偶戏又叫“郭秃”。相传有个秃顶姓郭的人,行事滑稽。后来傀儡戏就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引导戏中歌舞,插科打诨,故有此名。
④宋代是我国木偶戏空前兴盛的时期。惟妙惟肖的木偶戏,激发了宋代文人的诗兴。宋代文人咏木偶戏,虽多是借观木偶戏抒发感概之作,但从文中可窥视出“郭秃”仍是宋代木偶戏中的重要人物。杨大年《傀儡诗》云:“鲍老当筵笑郭秃,笑他舞袖太郎当。”刘克庄《无题二首》云:“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
⑤在元、明之际形成的陕西合阳线戏(提线木偶戏),至今仍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名“来报子”(癞疱子)。在偏僻的山村有用了数辈的“来报子”的形象,其造型是“发正秃”,脸谱近似戏曲中的丑角。老艺人说,“来报子”可以演多种人物,特点是幽默风趣的滑稽表演。据说“来报子”原姓郭,虽不能断定“来报子”就是“郭秃”,但“来报子”的造型及表演特色,仍保留了北齐“郭秃”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北齐的“郭秃”对后世木偶戏的深远影响。
⑥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精彩的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
⑦提线木偶是古老的汉族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惜的汉族戏剧剧种,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至今保留700余出传统剧目。一般而言,提线木偶造型多在0.7米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多的可达三十多条,少的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要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⑧杖头木偶是一种汉族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用木杖来操纵木偶完成动作的戏剧。杖头木偶一般身高1米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杖头木偶的偶型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⑨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约起源于清代中叶。又名“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称为“掌上班”。它是将木偶套在艺人的手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它体积小,操纵灵活。布袋木偶一般长0.2米左右,演武戏的速度,比真人的动作快得多,动作敏捷,准确丰富。它因常演出汉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且动作活泼,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布袋木偶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过去常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北京的“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戏”、江西南昌的“被窝戏”等,均属此类。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探索与发现》2015年第6期,有删改)
( 1 )请从下面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①本文说明对象是木偶戏。通读全文,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概括介绍“木偶戏”这一戏剧形式。
②结合选文,解释“傀儡”一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 2 )选文第③﹣⑤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报子”在造型和表演特色上仍保留了北齐“郭秃”的痕迹?( 3 )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 )选文中“郭秃子的故事”这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5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选文第⑥﹣⑨段前原有一个小标题,请你补全这个小标题。(不超过6个字)
②我国还有一种和木偶戏相类似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是由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请你写出它的名字。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淡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请你以“ ,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