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丰富全区青少年的文化体育生活,提高青少年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国庆期间,东川区2020年“重道杯”三对三篮球赛在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B: 2015年,东川明月中学初一新生采用一半摇号一半考试的形式产生,所以初一新生入学考试的人数和以前相比,减少了一倍。 C: 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是昆明市2020年能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保证。 D: 9月25日,东川区2020年国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当天,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外,区领导和市民们还一同开展了徒步健身。 |
2、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聒不舍 亵渎(xiè) 睿智(ruì) 慷概大方B: 重蹈覆辙 躯壳(qiào) 舐犊(shì) 不容置疑 C: 怒不可遏 媲美(bì) 隐晦(huì) 随机应变 D: 逢场作戏 深邃(s uì) 抽噎(yī) 不可明状 |
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四句。 C: 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情感,文章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 D: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
4、 |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人的心灵就像黝黑的泥土,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比如,当你因忙碌而憔悴时,能静下来,品清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惫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甚至收获绽放的心花;当你感到思想干瘪、言辞匮乏的时侯,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的思想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 A: “憔悴”“品”“微风”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 “黝黑的泥土”“言辞匮乏”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 “深邃思想的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一句中的谓语中心语是“成长”。 D: “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后的“。”应改为“?” |
5、 |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以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B: 上海试行医疗区域协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社会医疗效率。 C: 武汉市汉阳中心书城项目暨“书香江城,体验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D: 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一个人萍水相逢 , 即使擦肩而过,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C: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 , 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 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
7、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在这一点上,我的母亲就是我的恩师”。这句话的主干是“母亲是恩师”。 D: 短语“精神焕发”“交通规则”“变得更好”的结构都相同。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B: 因为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正在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C: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被学校推荐到市体委参加过一年多的乒乓球集训。 D: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
9、 |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 )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打一字) 谜底:日 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打一字)谜底:高 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 |
10、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 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⑤②③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 )解释诗中下列词语。①俄顷:________ ②何由彻:________ ( 2 )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3 )填空。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__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 4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5 )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B: 薄暮冥冥(迫近) C: 春和景明(风景) D: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其真不知马也 B: 不以物喜/ 以其境过清 C: 览物之情/名之者谁 D: 感极而悲者矣/明知而不能通其意 ( 3 )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 “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出作者悲观的情绪。 D: 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 4 )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字的词语。 ①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②薄暮冥冥________ ③去国怀乡________ ④不以物喜________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6 )岳阳楼记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迁客骚人的情:________ 古仁人的情:________ 写两种情的目的是:________ ( 7 )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①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的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⑪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
( 1 )第⑥段划线词语各指什么内容?①“精彩”是指:________。
②“无奈”是指:________。
( 2 )研读文章第⑧段,谈谈坐在素帘后的谢道韫此时的心境。珍视我们自己的信仰
①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因为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约占全部人口的84%。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②一位资深的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对我说,载于旧约的“黄金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是最重要的信仰。我说,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是中国人的信条。
③那位神学家说,这和我们的“黄金律”很相近,的确也很伟大,但我们是宗教信仰,有神在监督着,你们的信仰靠谁来监督?我回答说,我们的信仰是“文化信仰”,有“诸神”在监督,就是家人、朋友、同事、邻居,这种来自周围人的社会监督很有效,无处不在;还有自我监督,就是“良心”,我们讲“天地良心”“君子慎独”,说的就是自己监督自己。天地是“道”,对于“道”的信奉、崇敬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核心。这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信仰形态的信仰。它具有非人格神的特点,但具有最高命令的意义,对整个社会有确立价值、约束行为的功能。
④宗教信仰在世界许多地方培育了人们的道德,建立了生活秩序,凝结了人群,固然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但没有宗教信仰绝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具有多种形态,文化信仰也是一种坚定的信仰,而且它不排斥宗教信仰,具有极大的共融性。
⑤其实,人类信仰是多元的。对一个人而言,也可能除了宗教信仰、文化信仰外,还有科学信仰、政治信仰,乃至生活信仰。比如,科学信仰,它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与执着,哥白尼、布鲁诺因坚持地动日心论受到迫害,甚至牺牲生命。维萨里研究血液循环被判死刑,居里夫人研究镭而罹患癌症,都是坚持科学信仰的伟人。
⑥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如在中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碧血一腔染山河”的马本斋。很多人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那么多人为之流血牺牲,不都是因为坚定的政治信仰?
⑦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反而有的人变得困惑迷茫了,许多人在感叹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失去了传统的信仰,又没有补充新的信仰。有人因此提出,传统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过时了,是否应当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其实,传统的价值是千百年来由民众一代又一代沉淀形成的,不是由圣贤们规定的。今天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而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重新提炼和发展,形成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价值信仰,它应当是在传统价值信仰上的继承和扬弃。
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文化信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当坚持信仰的自觉,更加珍视我们祖先传下的信仰,同时亦应展现更加进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的胸怀。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赵启正 筑文)
(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作文①题目:特殊的________
作文②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说说理由。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