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胶州市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自是指物作诗立(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王安石《伤仲永》)
B: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平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D: 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抵挡)有余。(《墨子•公输》)
2、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后果。(将“后果”改为“成果”)
B: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C: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个性化”后面加上“的服务”)
D: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将“讲座”和“报告”互调位置)
3、

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 《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 《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锋芒必露 妇孺皆知 默契
B: 家喻户晓 气充斗牛 斑斓
C: 锲而不舍 大厅广众 诘问
D: 别无长物 微不足道 淡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刘老师几十年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 ,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B: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意见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给人们塑造了一个除恶灭邪、神通广大的大英雄。
D: 王祥总是苦心孤诣地钻研功课,按时完成作业,因此,他的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B: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C: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 随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D: 当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执着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8、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那位警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
B: 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如蛟龙,在沂河上劈波斩浪,盛气凌人
C: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 , 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 沂蒙老区的山山水水,到处都是荒草萋萋 , 景色格外秀美。
9、

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 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D: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宁市每年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来找工作的人员摩肩接踵 , 热闹非凡。
B: 在当地人心目中,李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偶得的好医生。
C: 面对着乘客抢夺公交司机的方向盘,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 一个人想要快速地成长,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选贤能________ ②男有 ________

③阡陌交通 ________ ④如外人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结合文句简单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作品阅读

牵记一场雪

张峪铭

①灰沉沉的天是雪的序幕,冷冰冰的雨是雪的使者,当一切演绎到极致时,雪就飘然而至。

②雪对于江南来说就是一匆匆过客,当主人将茶捧到他的跟前,茶叶酽香还未飘散,客人却起身离去了,留下的是主人无着落的热情和失望。

③其实江南不是没有一场大雪的,可在记忆中搜索,近年雪事竟如飞鸿留爪,随雪消融而了无踪迹。而童年的雪趣却在记忆深处定格成了永恒。我牵记一场雪,一场寒冷却又温暖的、快乐而又伤感的童年的雪。

④童年的冬装是没有过渡层的,里面一件布褂,外面就罩上了一件棉袄。当雪如盐粒一样零星洒落时,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房前屋后奔跑,将冻得如胡萝卜样的小手在呼呼的北风中捞着雪粒。未等看清,雪粒已融在掌心。当雪真的纷纷扬扬时,大人们往家里挤,小孩子却跑向更深的雪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握着冻得发紫的手哭着回家。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抽手冲到雪地里。我真不知道雪怎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它虽将寒冷带到人间,可孩童们却有着天性般的喜欢,厚厚的雪下,藏有无尽的快乐。

⑤老屋里,长辈用树蔸烧起大火盆,大人小孩围火盆而坐,听我那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二伯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不时有大人探头探脑地推开门,拍掉身上的雪,悄悄地围坐上来。火盆成了一个标靶,处在暖暖靶心的我,望着红脸关公似的人们,全然忘了外面的雪情。围炉以酌赏雪,是文人的诗意;绕火而坐听书,是农家的温情。

⑥当然儿时的雪趣还有捉鸟。在我家堆牛草料的屋里,伙伴们在草堆上驱赶着鸟,以为饥饿的鸟总有飞不动的时候。虽近在咫尺,可你扑上去时,它还是从你的手下飞走,把我们一群孩子累得满头大汗,却收获了满心的快乐。后来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的捕鸟旧事,我不禁佩服他的聪慧来。可又一想那八成是大人的诡计,与童年无关。

⑦若干年后,雪好像总是羞羞答答的,下得不畅快尽兴,下得不淋漓尽致。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

⑧广厦千间,不是天下所有寒士皆有庇身之所;路有万条,不知离家务工的亲朋故旧是否都会回家过年。我牵记着雪,有时又不得不压住自己的私欲。

⑨雪能将世间不平填满,能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了黑白两色,如书画中的诗意飞白,可春天来临,地面上的坑穴洼地,冰面上的枯枝断梗一切如旧,雪后的泥淖,黏靴绊脚的,更让人心忧意烦。

⑩雪是轻盈灵动的诗,它在每个人心中铺开驿动的情怀。诗是有喜怒哀乐的,它将雪事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这不妨碍我牵记一场雪,一场迎候春日的雪。

( 1 )文中回忆了关于童年的雪的三件事情,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事件

感受

野地玩雪

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有温情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①当母亲向小手中哈着暖气,眼角泪水还未干的我,又到雪地里。句子的加下划线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即使有那么一两次的恣意,也因成人的矜持,竟没能融入它营造的意境之中,少了一点诗情,多了一些现实。“矜持”在句子有什么含义?

( 3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 )作者牵记一场雪,究竟牵记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论据填在第③段空格上( )
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D: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3 )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 4 )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5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炼就的古诗文“童子功”对你的影响。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有很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尽管卑微却并不卑贱,尽管贫穷却并不贫贱,他们勤勤恳恳地劳作,认认真真地生活,是他们,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善良;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无私;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坚强……把眼光投向社会的最底层,看看那些在艰难的生活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请以《不一样的他(她)》为题,写一篇记事写人的记叙文。

要求:①选定特定的人物对象,关注社会生活中那些最底层的人们;②具体记叙一两件事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③适当运用抒情和议论,让主题突出,思想深刻,更能反映社会问题;④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工整,不少于5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空虚人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