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和县银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 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 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 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焕发 急躁 部署 融会贯通
B: 销毁 缅怀 统率 精兵简政
C: 墨守 题纲 隐蔽 永往直前
D: 挑衅 沧桑 上溯 辨伪去妄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⑤②③
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4、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间,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首联中“客路”,指作者要走的旅途,“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B: 颔联写岸上所见景色,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风帆高挂。
C: 颈联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是春天。
D: 尾联希望北飞的大雁传书,替我问候一下家人,表达出淡淡的思乡之愁。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住帐篷 , 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酬劳
D: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正在音乐老师尴尬之时,迟到的刘阳蹑手蹑脚地从后门溜了进来。
B: 我们漫步在静谧的古银杏森林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C: 那个小胖妞虽然跟不上音乐节奏,但仍然使劲地扭动,父母在旁边忍俊不禁
D: 课后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无可言喻的。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芳(xīn) 亵(dú) 寒(jìn) 豆年华(kòu)
B: 荣( yīng) 恣(suī) 怒(chēn) 而不舍(qiè)
C: 愧(zuò) 悍(biāo) 轩(xiè) 然而止(jiá)
D: 劲(qiú) 笑(shěn) 熟(xián) 广无垠(mào)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 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 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朴实平易的人。
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 ⑤⑥③①②④
B: ⑤①⑥③④②
C: ③⑤①⑥④②
D: ③⑤⑥①②④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厂这次的技术革新措施效果明显,不但降低了一倍成本,而且提高了百分之三十的收益。
B: 老师常常说:“同学们,学习是否取得进步,关键是你必须要努力学习。”
C: 小林找我诉苦说:“为了避免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再用手机作弊,学校居然安装了信号屏蔽设施!这下我可怎么办啊?”
D: 韩国执意部署萨德系统的行为,不但遭到了全世界维护正义人们的谴责,而且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上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 1 )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

( 2 )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蒲松龄著书(节选)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 1 )请用斜线(/)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各画一处。

①每 临 晨 携 一 大 磁 罂

②见 行道 者 过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村中童子师________ ②淡巴菰一包________

③此书告蒇________ ④笔法超绝________

(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而粉饰之

A: 至之市,而操之(《郑人买履》)
B: 舟已行矣,剑不行(《刻舟求剑》)
C: 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D: 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夏》)
( 4 )翻译下列句子。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 5 )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请你概括出两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宋词

佚名

①走过了唐王朝缔造的诗歌岁月,穿越了五代兵戎的黯淡时空,便走进了融入天地的宋词境界。

宋词是一张巨网,密密地交织着爱、恨、情、愁。

③一个个风花雪月的故事,几百年的舞榭歌台,就由宋词演绎。(A)柳三变今宵酒醒在晓风残月的杨柳岸边,留下对恋人离去的淡淡的苦楚;(B),李易安把对丈夫的爱恋化作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不说周邦彦因“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而生的无限情丝;(C)那在“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突发智慧的光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悄热流露于笔尖。还有那“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西北望,射天狼”不屈的奋战,辛稼轩“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无限沉重的感慨。只可惜他们的豪情壮志,终究支撑不起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宋词是词人们心灵的回响,散逸着他们洞穿历史心扉的灵气。有“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的辛酸,也有“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欢欣,不乏风雨飘摇中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弱无援的苦闷,也不乏辛辣的“一川烟雨,梅子黄时雨”……这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这是沧桑变换之后心灵的折射。于此,心中不由流露出对千百年前词人们把酒与月共饮的追慕与共鸣。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多情至望穿秋水的境地;有浪漫的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浪漫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在这包含各种滋味的宋词中,你总能体会到古人所饱受过的各种心境。

⑥宋词是一坛醇酒,愈放愈浓,愈品愈香。

⑦那种好酒没喝过,但知道陈年好酒的醇厚,何况是如此一坛好酒呢?王国维在细细品尝了几口之后,轻轻说出了三种味道,也是做学问的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登高远望,绝处求生”之境;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之境;三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之境。他如果再细细品味,又会有多少石破天惊的话长留天地间呢?

⑧一位哲人曾说:人类留下的一切最终都将化作一抔黄尘,随风飘散,仅在天地间留下一抹淡淡的痕迹。我想,宋词让我执着,因为它不是黄尘道上的小石砾,而是凝立于天地间的一座丰碑,永不倾颓。

( 1 )“只说、也不说、且不说”是从文段③中的方框中抽出来的,请根据语意,将他们还原到文中A,B,C处。
( 2 )从词的创作风格来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豪放派大气磅磷,情感充沛;婉约派刻画细腻,含蓄委婉。请指出文段③中画横线的词句分别属于哪种流派的词。
( 3 )请根据文段⑤的内容,仿照文段②中画线的句子,在文段④的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 4 )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指出文段⑤中划线词语“肆无忌惮”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
( 5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词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6 )结合文段⑦的有关内容,将句干“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________________之境”补充完整。
( 7 )自然界中的春花秋月,往往被文人们酿成了爱恨情愁的诗文。请你写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由春景涌起的浓浓思乡愁的两句名诗。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亿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和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一种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 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过去的4 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全球气温升高。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知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选自2002年第3期《大科技》,略有改动)

( 1 )“地球的气候”是本文的说明中心,文章紧紧扣住影响地球气候的关键因素展开说明。这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 2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纵贯亿万年,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明,告诉我们:“生命与气候是共同进化的。”这三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写出来。(100字左右)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生活中某个人,可以是一本书或书中某个人物;

②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来写作;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花雪月”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