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②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③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④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⑤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 A: “复杂”“简单”“交织”“平芜”均为形容词。B: “回荡不已”“清冽蔚蓝”“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均为联合短语。 C: “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此句为转折关系。 D: 本段文字的正确语序应为②④③⑤①。 |
2、 |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憔悴(cuì) 倜傥(tǎng) 威风凛凛(lǐn) B: 抖擞(sǒu) 棱镜(léng) 淋漓(lí) 花团锦簇(cù) C: 宽敞(chǎng) 絮叨(xù) 一霎(shà) 截然不同(jié) D: 澄清(chéng) 粗犷(kuàng) 感慨(kǎi) 咄咄逼人(duō) |
3、 |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④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A: 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到来,盛开的鲜花五彩斑斓。B: ②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气味。 C: 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蜜蜂的闹,从侧面描写出花的繁茂。 D: ④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野花形状各异。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
5、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写人记事的作品,前者是写鲁迅的,后者是鲁迅写的。 B: “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人在乘凉。”“山,好大的山啊!”两句中的“啊”分别是叹词和语气助词。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欧阳修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
6、 |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 C: “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句话的主干是“老人喝泉水”。 D: “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的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这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是正确的。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市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投入到建设“三个名城”。B: 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 C: 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D: 针对“保护自己,还是见义勇为”这一辩题,大家见仁见智,争得面红耳赤。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涉足 迷散 熙来攘往 踌躇不绝B: 憧憬 不屑 走投无路 陈词烂调 C: 浏览 沐浴 出谋划策 邪魔鬼祟 D: 沉淀 撺掇 忘呼所以 谈笑风生 |
9、 | 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阴霾 引颈受戮 有例可援B: 荣膺 通宵达旦 一泻千里 C: 谙哑 怀古伤今 蹑手蹑脚 D: 涟漪 望眼欲穿 吹毛求疵 |
10、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古诗阅读。 春行即兴注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姜姜,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______的写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写法做具体分析。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3.(1(每个词1分,共4分。) 14. ( 1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B: 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 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 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 (3)玮侦虏兵去已远 ________ (4)玮又使人谕之________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5 )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则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 1 )下面对全文说明内容概括最准确、可以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阅读冯骥才的小说《泥人张》,完成各小题。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②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角的戏剧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③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①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④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
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⑤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⑥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⑦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人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⑧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⑨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⑩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⑪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⑫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
⑬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
⑭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⑮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注】①撂高的:天津方言,意思是伙计。
( 1 )《泥人张》选自冯骥才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说说“泥人张”这个俗世奇人“奇”在哪些方面?( 2 )文章第⑧段对泥人张捏海张五泥像的过程进行了细节描写,请加以品味。①“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句中加下划线的两个“找”字各如何理解?
②请体会“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中“戳”字的表达效果。
( 3 )说说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4 )请比较下面两段文字中的人们分别为什么而乐,在小说中的作用各是什么。【甲】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
【乙】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乙,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
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幸福”等;②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