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九江同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不去参加比赛,不仅是他的自身原因,因为更是对手的原因,对手都太弱了。
B: 地铁公司近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教育,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地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地铁网络运营安全。
C: 涂家垴镇版图面积大,自然资源独特,群众创业致富愿望强烈,为精准脱贫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内外部环境。
D: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使梧桐湖新区终于健步迈上一个飞跃发展的时间节点。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日本鬼子受到重创,狼狈溃退
B: 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嚣 , 成为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C: 巴金的《家》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注笔端,这是源于作者平时用心观察,重视积累为基础。
C: “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D: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4、

下列划线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móu) 默(jiǎn) 长途涉(bá)
B: 海(yù) 荒(miào) 首挺胸(áng)
C: 芽(nèn) 藏(guǒ) 尽职守(kè)
D: 徨(páng) 利(xī) 断壁残(héng)
5、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认为,阅读由于其自身的无功利性和纯粹性,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公益性。

②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受助者获取资讯、增长知识、舒缓情绪,从而促进受助者自我调节、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实现自我,这也是一种慈善。

③阅读是信息获取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是知识积累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是心灵抚慰的最快速、最深层的方式。

④因此,推广阅读,就是推行慈善,阅读推广应该成为公益慈善的基本模式。

⑤由此可见,阅读推广是实现公益慈善的有效途径,也是公益慈善活动一种的新的生发点和探索。

A: ③①④②⑤
B: ①④②⑤③
C: ③②①④⑤
D: ①②④③⑤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初一(3)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B: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 日照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7、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B: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C: 听了老师的的鼓励,她终于重拾信心,扬扬得意起来。
D: 他这次出海回来后,给我讲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异域风俗。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抉择 凑和 丰功伟绩 风弛电掣
B: 锤炼 履历 闲情逸志 义愤填膺
C: 搭档 和煦 世外桃源 矫揉造作
D: 蝉娟 祭祀 海市蜃楼 巧妙绝伦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C: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瘦西湖景区昨日半天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左右。
B: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道,如果美方公布新增1000亿征税产品清单,中方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加大反击。
C: 随着大陆经济发展进一步向高质量水平提升,使广大台商台企相信只要抓住大陆经济发展的脉动,一定能够赢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D: 国内萤火虫研究专家认为,在同一区域大规模捕捉或放飞萤火虫,不仅会给输入地生态带来负面影响,更易造成输出地萤火虫灭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 )“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乾坤”是什么意思?句中的“浮”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 )此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至明年春,勾践伐吴,吴师败。

(选自《史记》》

注释:①会稽:会稽山,地名。②折节:降低自己身份。③明年:第二年。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 ________

空乏其身 ________

③而后 ________

④越王勾践国________

⑤身耕作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汝忘会稽之耻邪?

( 3 )甲文中具体写“死于安乐”的句子是“①________”:乙文故事内容可以用成语“②________”来概括。
( 4 )乙文中的越王勾践和甲文第一段所提到的六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慷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沉甸甸的忧伤。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 1 )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 2 )请赏析划线句子的妙处。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 3 )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 4 )结合本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文章后你对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样的感悟?不少于80字。(选取一个方面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一台热播的绿色青春剧《最美的青春》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被剧中大学生在荒漠中植树造林奉献青春的事迹感动的同时,视线不由转向大学生们燃烧激情的地方——塞罕坝。

塞罕坝溯源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塞罕坝之殇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①________(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塞罕坝涅槃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塞罕坝建场之初,缺粮少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医院和娱乐设施,来自四面八方的塞罕坝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几乎一无所有。

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找到症结,并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使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

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如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区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②________(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300多年前,清王朝皇室将此地辟为“木兰围场”,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故事和传说。这里又是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年份

游客人数(万)

提供就业岗位(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

2010年

38.5

0.85

3200

2013年

43.9

1

4300

2016年

55.9

1.8

6200

2017年

60.2

2.5

8500


( 1 )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塞罕坝精神”。(20字以内)
( 2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
( 3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事,像一盏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生活告诉了你: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仅属于自己,要关爱别人…

请你选取一件事,以“这件事告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用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

③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表达方式恰当。

④字迹工整,书写格式规范;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迷人的危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