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凯文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kài) 哺育 孜不倦(zī) 头晕目炫
B: 静(mì) 荒缪 龙吟凤(suì) 囊萤映雪
C: 荣(yīn) 辐射 然大悟(huǎng) 锋芒必露
D: 门(méi) 剽悍 周道如(dǐ) 诚惶诚恐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B: 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 能否彻底智力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哗(xuān) 化(lóng) 目神迷(xuàn)
B: 驿道(yì) 犹(yù) 五彩斑(lán)
C: 立(chù) 远(tiào) 徘不前(huí)
D: 水(zhàn) 大(shuò) 无病呻(yǐn)
4、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报偿 噪音 硝烟 完壁归赵
B: 松弛 锻炼 摇篮 众志成城
C: 无瑕 谜团 甜密 受益匪浅
D: 倘若 茏罩 深蓝 金碧辉煌
5、

下列关于文章语句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 《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C: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意思是“只是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知道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作者用这句话来勉励马君则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D: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6、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B: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急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C: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盘(huán) 忌(huì) 妄自薄 (fěi) 吹毛求(zī)
B: 温(shùn) 睨(pì) 浮光影(lüè) 一十寒(pù)
C: 诡(jué) 伎(liǎ) 由自取(jiù) 断壁残(yuán)
D: 闻(fēi) 然(mò) 呱坠地(gū) 铢两悉(chèn)
8、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 ,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 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C: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 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9、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10、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走向茫茫宇宙的过程中,神通广大的航天器是人类探索宇宙最有力的帮手。
B: 看到满山的柚子树结满了柚子,丰收在望,果农们一个个眉开眼笑
C: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 , 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D: 有一年紫藤没有开花,她仍然兴高采烈地举办了聚会,以纪念往年的花开景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胸怀和抱负?
( 2 )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 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 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 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日更定矣(________)

此(________)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3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B: 写赏雪,却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西湖雷景的奇特迷人这一主题。
C: “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选文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②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③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

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

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梅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 1 )文章由一个老头养鸭子做宠物和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做过的实验写起,有什么作用?
( 2 )请分析选文第⑦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3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目前”二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 4 )王涵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只从巢中掉下来的幼鸟,马上把它拾起来带回家养了起来。根据本文学到的知识,你认为王涵同学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漾,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 1 )第①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自然段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
( 3 )第④自然段中说“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 4 )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
( 5 )第⑤自然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佛家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朱自清说: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亲爱的你,将自己走过的那些或欢笑,或狼狈,或迷茫,或自信,或荒唐,或坚强……的日子梳理成最青春的文字吧……

请以“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搁浅、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