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李书记亲自到特困户王大爷家里走访 , 看到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年轻的书记不禁落下了眼泪。 B: 去年国庆节,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海南特有的魅力。 C: 英国莱斯特郡6岁女孩汉默森患有自闭症,猫咪“图拉”和她形影不离 , 在“图拉”的日夜陪伴下,汉默森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 D: 广袤的乡村世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欲待征服又很难消化的世界,保守观念在部分村民心中根深蒂固,解决乡村问题将面临很多困难。 |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
3、 |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一张一翕:合 B: 一瘸一拐:行走不便,走路不稳的样子。小心翼翼:形容十分严肃、谨慎。 C: 水何澹澹:水面平静不动的样子。竦峙:挺立。 D: 兹有:现在有。旧时介绍信开头用语。是荷:为此表示感谢。荷,承受恩情。旧时信函用语。 |
4、 |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犊(dú) 溃退(tuì) 秀颀(qí) 坦荡如砥(dǐ) B: 诘(jié)责 翘(qiào)首 丘壑(hè) 恹(yān)恹欲睡 C: 琐屑(xiè) 镌(jùn)刻 教诲(huì) 摩肩接踵(zhǒng) D: 纤维(xiān) 俯瞰(kàn) 禁锢(gù) 春寒料峭(xiào) |
5、 |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舟楫 编辑 作揖 缉拿归案 B: 损伤 陨石 殒命 幅员辽阔 C: 踊跃 涌入 雇佣 蜂拥而至 D: 潦草 燎原 嘹亮 眼花撩乱 |
6、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谁敢肆意发动侵略战争,那就必将玩火自焚。 B: 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 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 , 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D: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
7、 | 下面对《衔肉的狗》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A: 这则寓言嘲笑那些做事没有办法,最终一无所获的人。B: 这则寓言警示人们不要因追逐而丢失已有的东西。 C: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贪得无厌。 D: 这则寓言讽刺那些有无穷的欲望,从来不知满足的人。 |
8、 | 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 , 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B: 东大街广场前的流动采血车在人潮中格外引人瞩目 , 等候献血的群众在车外排起长队,成为节日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C: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 风光秀丽的桃源村,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B: 弘扬和传承湖湘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湖湘学子的使命。 C: 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我们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D: 《战狼2》于10月28日下架,总票房大约57亿左右,成为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无可质疑 粗制滥造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B: 美味佳肴 沧海桑田 焦燥不安 鼠目寸光 C: 莫衷一是 任劳任怨 胸有成竹 慷概大方 D: 海誓山盟 鸣锣开道 拖泥带水 冥思遐想 |
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完成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 1 )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 2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3 )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横线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②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③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辩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④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②除:授予官职。③中:陷害。④忤: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居数月________ ②盗诚无足虑者________ ③卒减死一等________ ④帝语大臣曰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 3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B: “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降职,“左迁”表示升职。 C: “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 “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 4 )本文第②段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阅读狄马的《带血的黎明》选段。
26日凌晨1时许,京师警察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随后便秘密地判处死刑。罪名是“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
过了3小时,也就是4月26日4时30分,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记忆的带血的黎明来到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行刑者用马枪朝脑后射击,子弹从右眼穿出。黎明的大地就这样接纳了它自己忠诚的儿子。这个一生给人们提供了无数消息的男人,死前给人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消息是,这个报业巨擘临刑前,长袍马褂,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0岁。
( 1 )本段内容与《报人邵飘萍》一有什么联系?( 2 )本段内容与《报人邵飘萍》又有什么不同点?略谈一点。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对此,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2014年9月17日《黄山日报》)
题目: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
要求: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④全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