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嘉兴前进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胡敏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鄂州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
B: 鄂州民间工艺美术馆于 2015年 6月 6日开馆,它不仅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
C: 网络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B: 陶渊明,西汉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C: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地走过去捡枣儿。
B: 我小时候也是个馋鬼,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个儿吞下肚了。
C: 踌躇(犹豫不决)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D: 无可奈何(指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4、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 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A: 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 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 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 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讲究称呼的使用,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尊称,两种称呼不能混为一谈
B: 对技术精益求精 , 对每道工序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大师们的追求令人感动。
C: 经过艰难攀爬,我们终于登峰造极 , 站在高山之巅,尽享美丽风景,一览众山小。
D: 大型实景表演《草原之梦》融合声光电等技术,场面极其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zōnɡ) 临(bīn) 然(àn) 禁(ɡù)
B: 鲜(yú) 俯(kàn) 侏(rú) 农(diàn)
C: 洗(tiáo) 热(zhì) 亮(zènɡ) 刻(juān)
D: 制(è) 息(zhì) 酒(sì) 然(qiāo)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秦腔》《废都》等。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D: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8、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大闹黑风山 (《西游记》)
B: 李白——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水浒传》)
D: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9、

下列古诗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 天下苦秦久矣。
C: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C: 影片《刺客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该片曾在随州、洛阳取景,“银杏画面充满诗意与仙风,实在太惊艳了!”观众们这样吹毛求疵地评价道。
D: 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 , 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1 )这首诗张弛有致,刚柔相间,堪称唐朝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根据题目来看,它在内容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重点描写了西北边塞的________;后半部分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字,叙写了宴别场面的________等、送别友人的时间之长和送别地点的转换之多。
( 2 )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望其旗________ ②匈奴大入塞________

③一作气________ ④底范兵不________ ⑤公将鼓________

( 2 )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 4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 5 )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又能________,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颗豆粒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⑦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⑧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⑨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⑩“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⑪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⑫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⑬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⑭“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⑮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chōnɡ jǐnɡ( )和期望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⑯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转________ 疲不堪________ chōnɡ jǐnɡ________ ________

( 2 )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
( 3 )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
( 4 )文章以“一颗豆粒”为题,有什么好处?
( 5 )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阅读记叙文,回答下列小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原文有改动)

( 1 )选文第(1)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2 )(2)、(3)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3 )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4 )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写作。


白衣天使按下手印的瞬间,便留下了血一样永恒的形象;施立松折下海棠花的瞬间,成了自己永恒的回忆;简爱帮助罗切斯特重新骑上马的瞬间,却注定会改变两人的命运。一件件微小的事情,最后可能会变成影响久远的大事件······历史上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星座,现在的瞬间可能会影响很远······


请思考“瞬间”和“永恒”的关系,按要求写作。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进行写作。②题材自选,体裁自定。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温馨提示】如有困难,可以参考下面的提示写作。








思维路径

自问

关联

你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瞬间”之事?

旁通

你读到过孕育“永恒”的“瞬间”的内容吗?

溯因

“瞬间”的内容产生“永恒”影响的过程怎样呢?

评价

你认可“瞬间”会“永恒”吗?

想象

虚构的故事中,如何演绎“瞬间”和“永恒”?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少年如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