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这个单位连续发生事故,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在安全防范上没有漏洞。B: 谁能否定努力钻研科学技术是没有用的呢? C: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就不难不取得好的成绩。 D: 他连续三天无故旷课,我们能不指出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
2、 |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 A: 诗佛 B: 诗仙 C: 诗圣 D: 诗鬼 |
3、 | 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小强同学整理了一套文言文复习资料,同学们看后都说好,同学小明想借去复印,小强认为复印别人的资料不如自己整理记得牢,不想直接把资料借给小明,他愿意帮助小明整理资料,他对小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复习资料有用,就抓紧时间自己去整理一份吧! B: 整理这份资料花费了我好多精力,你怎么好意思白白拿去复印呢? C: 复印别人的资料并不能替代复习,要提高成绩还需要自己好好复习啊! D: 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你也自己整理一份吧,我会帮助你。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 , 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
5、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也称“诗三百”。 B: 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C: 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要态度鲜明。 D: 雨果是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著有《巴黎圣母院》等。 |
6、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B: 《社戏》作者鲁迅,选自小说集《呐喊》。《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C: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封信一个话题,讨论的重点也不同,但都贯串着一个理念: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
7、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慨(kǎi) 铁锹(qiāo) 叱咤风云(chà) 瞠目结舌(chēn)B: 屏息(pǐng) 稽首(qǐ) 鳞次栉比(zhì) 相形见绌(chù) C: 荣膺(yīng) 慰藉(jiè) 戛然而止(jiá) 丢三落四(là) D: 炽痛(zhì) 黄晕(yùn) 吹毛求疵(cī) 锲而不舍(qì) |
8、 | 文体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语句分析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 A: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国籍:美国B: 《紫藤萝瀑布》的中心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C: 《春》作者:朱自清线索:盼春 D: 《理想》的文体是小说,作者:流沙河 |
9、 | 名著《红心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 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
10、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眉开眼笑。 B: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 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D: 班长对同学们说:“我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讲,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 |
古诗词鉴赏。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①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②,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释】①张养浩(1269—1329年),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弊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朝廷多次复召,他坚拒不出。②丹墀:宫殿的台阶。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翻译下列划线的词。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3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
①学会遗忘,是因为我们的心灵需要遗忘。
②瑞典著名心理学家拉尔森说过这样一句话;“心理存在‘毒素’的人永远不会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而排除'毒素,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遗忘。”何为精神“毒素”呢?在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挫折、伤害、打击等不顺心的事,有人会把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灵感受牢记下来,藏于心底,耿耿于怀。这些负面情绪和令人痛苦的心灵感受就是心灵“毒素”。它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和生活,使人们丧失对自我的信心,对生活的希望,对人生的热情。
③对过去的记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如果那些记忆不能带给我们快乐,甚至会剥夺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就不如勇敢舍弃。在这方面,“记忆”不好的人,永远觉得生活新鲜有趣,心情自然舒畅和美丽。愚蠢的人才会把过去的失意和不快翻掘出来,有智慧的人,则让绿色的青草在“过去”的坟墓上生长,让新生的希望开花。
④每个人的经历中都有失意和伤痛,虽然那些灰暗的日子已经远逝,但是我们如果不学会遗忘,常常温习那些不快的往事,天长日久就会让自己的心灵有了愈来愈大的阴影。这阴影如同一种病毒渐渐吞噬我们的快乐和热情,使人们变得自卑、脆弱、自闭、忧郁。即使外面的世界是阳光灿烂,也会把自己禁锢在阴暗的心灵囚笼中,让痛苦的回忆慢慢地耗费生命,于是,本应朝气蓬勃的年代却如同死灰一般。其实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那些所发生的事,而是我们的心灵看待那些事情的态度。不顺心的事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并尽力让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点。牢记生命中那些不快的小插曲,是对自己心灵的残害。对于一颗已经烂掉的牙齿,除了拔掉,又能怎样?遗忘就是要拔掉心灵中那颗“烂掉的牙齿”,祛除那些残害心灵的“毒
⑤人生犹如一次旅行,在行囊里应该装什么不应该装什么一定要弄明白。无助于我们旅行的、只会加重负担的东西应该统统抛弃,把更多的空间留出来,让自己的脚步变得轻松,眼晴才能阅尽旅途美丽的风景。背负一大堆沉重的记忆,心灵也变得沉重,破坏了自由和快乐,举步维艰,错失了一路的美景。该放下的就勇敢放下,下,才能将你本应拿起的东西更好得握着。
⑥学会遗忘,尘封往事,愿你轻松上路,阔步前行。
( 1 )结合第②段内容说说什么是“心理‘毒素’”?阅读下文,完成下来了各题。
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②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脸就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为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偏僻山区,是被电影《凤凰琴》中扎根山区的美丽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中女教师的影子。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学校的教师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们可亲。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还是留?【A】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
⑥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B】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
⑦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噼哩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
⑧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
⑨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什么,就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大伙儿一直将黄沙路铺到山外。她的泪也一直流到山外。
⑪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
⑫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有删改)
( 1 )感知全文,请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主动请缨,执教山村→________→村民铺路,真情送行→________。
( 2 )品读全文,谈谈“我”为何认为“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3 )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修辞、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4 )依据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女教师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将它描写出来。( 5 )这篇选文让我们想起许多“美丽”的老师,“最美乡村教师”庄巧真就是其中的一个,请你写一段话来赞美你身边最“美”的老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左右) 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 满怀感激//因为你们
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 这世上的小说 电影 音乐中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 迷茫 //而是善良
勇敢 无私 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 眼里有光///
这是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发布的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中的一部分,这段演讲,没有“爹味”,只有认可、赞赏与寄语,犹如给新一代青年们的一封信,激荡起青春之声。作为“后浪”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吗?你怎么想或又打算怎么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词表达自己心声,文体不限,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