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强悍(hàn) 跻身(jǐ) 秉烛夜读(bǐng)B: 精湛(zhàn) 醒豁(huò) 卷帙浩繁(yì) C: 晦涩(sè) 斗胆(dòu) 杳无音信(yǎo) D: 寥寥(liáo) 和谐(xié) 无懈可击(xiè) |
2、 | 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B: 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依照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却打破了上下分片的体例,和《渔家傲》的结构不一样。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分别从声和形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D: 苏轼的《江城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
3、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和无私,我就对他感到无限的敬佩”,这句中加点词语依次为量词、代词、形容词和动词。 B: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真是见异思迁”,这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 C: “纯粹”“伟大”“温柔”“深浅”,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D: “见教”“垂问”“奉还”“惠存”,这四个词都属于敬辞。 |
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B: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C: 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梦的精灵,对吗? D: 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 《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 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D: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
6、 |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 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 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
7、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途径防护 谋取实现 C: 途径保障 谋取兑现 D: 道路防护 牟取兑现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分外(fèn) 覆盖(fù) 襁褓(qiáng) 栖息(qī) B: 田圃(pú) 莽莽(mǎng) 喧嚷(rǎng) 颤抖(chàn) C: 风骚(sāo) 妖娆(yāo) 昏晕(yūn) 浸水(qīn) D: 折腰(zhé) 留滞(zhì) 喑哑(yīn) 禁锢(gù) |
9、 | 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 幻想性 B: 现实性 C: 理论性 D: 逻辑性 |
10、 | 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 A: 《弟子规》 B: 《三字经》 C: 《千字文》 D: 《论语》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1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2 )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公①性丛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政事》) 【注】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最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咸不解此意________ ②值积雪始晴________ (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 3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③卡莱尔再起炉灶,重写这部巨著。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莱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⑤现实生活中,不知意的事十之八九,心情不好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就抱怨社会,上课迟到就抱怨闹钟,工作太累就抱怨老板……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只是一种情绪发泄,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放大了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事无补。
⑥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艳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⑦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会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利、有趣。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拥有创造力,获得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2 )文章①一③段讲述卡莱尔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 )某班晓文同学家庭困难,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情绪总是很低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以同学的身份对他进行劝解。(注意简明、连贯、得体)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物质泄漏,这起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慌。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们又应该怎样认识它呢?
②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也称为放射性,指的是α、β、γ、Х等放射线这一类辐射。
③在发生核泄漏时,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也可通过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照射伤害;在各类辐射中,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会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人体在遭受辐射后,由于照射剂量和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大的风险是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最典型的例子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①.当时,由于风向的关系,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经研究发现,白俄罗斯的小孩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快速增加。
④由此看来,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极大地的危害,然而 甲只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 乙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
⑤现在,核辐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医疗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放射线进行治疗,即用射线直接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在生活中,许多食品利用辐射照射来进行保鲜,即通过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杀死寄生在食品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达到保鲜目的。由于辐射照射食品时,食品仅仅受到放射源发生的γ射线的照射,不直接接触放射源,所以食品不会受到污染。此外,这种技术也不会污染环境。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确保食品安全的重点推广计划中,辐照技术作为一项绿色加工技术已被列入其中。
⑥人们在对核辐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科学地看待它,应用它,而不会一说到核辐射就惊恐万分,谈“核”色变。
【注】①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核泄漏事故,波及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材料】红香蕉苹果是我国苹果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很不耐贮存,采摘后在常温下很快就衰老变质。在冷库贮存,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苹果的硬度变小,虎皮病严重,质量大为下降。而经过适量的钴﹣60γ射线照射后,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贮存6个月,其硬度、主要营养成分、色、香、味及外观都不会有显著变化。
作文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担往日无人的理睬;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放弃灿烂闪耀的生命;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毅然忍受暴风雨的洗礼?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毅然接受严峻的挑战……”
请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题,写一篇 600 字到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