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宣威九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的作者是大文豪鲁迅,其作品主要有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等。
B: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C: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D: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焦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当街的柜台旁,把炎凉世态投影在孔乙己的身上。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 佩服 殖民地 麻目不仁
B: 动机 教训 恰谈会 毫不利己
C: 极端 职业 负责任 感人至深
D: 冷清 悲痛 晋察冀 家谕户晓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C: 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 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不管是临还是摹,也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朋友”一词在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则称之为“金兰之交”。
B: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古代座次安排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这一句诗运用比喻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句中的“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5、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篱(pān) 箱(jiá) 销声迹(nì) 讲信修(mù)
B: 钟(qìng) 归(jiù) 惟妙惟(xiào) 寡孤独(guān)
C: 责(jí) 亮(zèng) 首低眉(hàn) 广无垠(mào)
D: 首(jí) 笑(xī) 龙吟凤(huì) 筹交错(gōng)
6、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xùn) (yīn)哑 静(mì)
B: 佝(lóu) 灵(jiù) 相(xiè)
C: (nèi)凿 (tì)泗 (è)制
D: (yùn)涵 (gǎo)素 陟罚臧(fǒu)
7、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朗润 酝酿 窠臼 黄晕
B: 发髻 响晴 绿萍 静谧
C: 吝啬 花苞 菜畦 造访
D: 婵蜕 锡泊 诫尺 确凿
8、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xiàng) 死(pián) 尽粟一(dàn) 不饱(shí)
B: 土(zī) 郁郁(yù) 狗者(tú) 董邵南(shào)
C: 呼(wū) 马(jiù) 无马(xié) 荆(kē)
D: (zhǐ) 槽(lì) 不外(xiàn) 韩(yù)
9、选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合(fú) 首(qiáo) 劣(zhuō) 揉造作(jiǎo)
B: 望(liáo) 狼(jí) 求(qí) 因地宜(zhì)
C: 演(yì) 折(cuò) 伪(zhuāng) 不屑置(biàn)
D: 取(dì) 伤(chuāng) 员(fú) 无精打(cǎi)
10、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浊浪排 而或长烟一
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碧万顷
C: 政人和 北巫峡
D: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予夫巴陵胜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 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3 )甲文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4 )两个文段的共同话题是什么?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渴睡

契诃夫

夜间。小保姆瓦尔卡,这个十三岁的姑娘,正在摇一个摇篮;她哼着歌:睡吧,好好睡……

长明灯在天花板上印下一大块绿斑,襁褓和裤子投下长长的阴影……灯火一闪摇,绿斑和阴影就活了,好像让风吹动的一样。

娃娃在哭。他早已哭得声音哑了,可他还是不停地哭。可是瓦尔卡困了。她的眼皮睁不开,脑袋耷拉下来,脖子酸痛。她的眼皮和嘴唇都动不得,她觉着她的脸仿佛干了,化成了木头。

“睡吧,好好睡。”她哼道。

火炉里有个蟋蟀在唧唧地叫。毗邻的房间里,老板和师傅阿法纳西在打鼾,摇篮怨艾地吱吱嘎嘎响,瓦尔卡哼着——这一切合成一支夜晚的催眠曲,催她入睡,她却万万睡不得,求上帝别让她睡着才好,要是睡着了主人们就要打她了。

灯火闪摇。那块绿斑和阴影动起来,扑进瓦尔卡的半睁半闭的、呆瞪瞪的眼睛里,化成朦胧的幻影。她看见一条宽阔的大路,满是稀泥;沿了大路,背着行囊的人们在路上慢慢走,阴影摇摇闪闪;大路两旁,隔着阴森森的冷雾可以看见树林。

现在她看见自己在一个黑暗的、闷得不透气的茅草屋里。

她那去世的父亲正在地板上翻来覆去地打滚。她看不见他,可是她听得见他痛得在地板上打滚,哼哼唧唧。母亲已经跑到主人的庄园里去报告。

母亲回来了,小声说:“他把灵魂交给上帝了,他们说治晚了……”

瓦尔卡走进树林,在那儿痛哭,可是忽然有人打她的后脑勺,下手那么重,弄得她的额头撞在一棵桦树上。她抬起眼睛,看见自己面前站着老板。

“你在干什么,你这个贱丫头?”他说,“孩子在哭,你却睡觉!”

他使劲揪一下她的耳朵,她晃了晃脑袋,一会绿斑、阴影又占据了她的脑子。她又看见满是稀泥的大路,背着行囊的人躺下去睡熟了。瓦尔卡又想睡得不得了。

瓦尔卡跳起来,往四下里看一眼:原来这儿没有大路,没有母亲,没有遇见什么人,只有老板娘站在房中央。

瓦尔卡只能又摇起摇篮来。绿斑和阴影渐渐不见了,可是她还是困,困极了!

“瓦尔卡,把炉子生上火!”

“瓦尔卡,把老板的雨鞋刷干净!”

活儿多的是,她一分钟的空闲也没有。她恨不能往地板上一扑,什么也不管,睡它一觉才好。

白天过去了,瓦尔卡看见窗子渐渐变黑,按一按像木头一样的太阳穴,微微笑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笑。或许她不久就可以好好的睡一觉。到傍晚,客人们到老板家里来了。

“瓦尔卡,烧茶炊!”老板娘喊道。

“瓦尔卡,快跑去买伏特加来!瓦尔卡,拔瓶塞的钻子在哪儿?瓦尔卡,把青鱼收拾出来!”最后,客人们总算走了。灯火熄了,老板和老板娘都去睡了。

“瓦尔卡,摇娃娃!”她听见最后一道命令。

天花板上的绿斑、裤子和襁褓的影子,又扑进瓦尔卡的半睁半闭的眼睛,弄得她脑子里迷迷糊糊。

娃娃还是啼哭,哭得乏透了。瓦尔卡又看见泥泞的大路、背着行囊的人、她母亲、她父亲。样样事情她都明白,个个人她都认得,可是在半睡半醒中她就是弄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力量捆住她的手脚,压住她,不容她活下去。她往四下里看,找那个力量,好摆脱它,可是她找不着。临了,她累得要死,用尽力气睁大眼睛,抬头看那闪闪摇摇的绿斑,听着啼哭声,这才找到了不容她活下去的敌人。

原来敌人就是那娃娃。

她笑了。她觉着奇怪:怎么这点小事以前她会没有弄懂呢?绿斑啦、阴影啦、蟋蟀啦,好像也笑起来,也觉着奇怪。

这个错误的观念抓住了瓦尔卡。她从凳子那儿站起来,脸上现出畅快的笑容,眼睛一眨也不眨,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想到她马上就会摆脱那捆住她的手脚的娃娃,不由得觉着痛快,心里痒酥酥的……弄死这个娃娃,然后睡吧,睡吧,睡吧……

瓦尔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向那块绿斑摇一摇手指头,悄悄走到摇篮那儿,弯下腰去,凑近那个娃娃。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笑起来,因为她能睡了。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了。

(选文有删减)

( 1 )本文与《凡卡》在情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法国学者布雷蒙对叙事的基本序列做过这样的概括:情况形成——采取行动——取得结果。请根据这一理论填写出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凡卡》

《渴睡》

情况形成阶段

苦难的学徒生活

①________

采取行动阶段

给爷爷写信求助

掐死娃娃获取解脱

取得结果阶段

绝望后继续学徒生活

②________


( 2 )小说的多处写到了瓦尔卡的“笑”(文中画线的语句),请仿照表格中的批注,从结尾两段写“笑”的句子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句子批注
瓦尔卡看见窗子渐渐变黑,就按一按像木头一样的太阳穴,微微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瓦尔卡看到黑夜即将来临,她可以不用像白天这样拼命干活,而且说不定还可以打个盹。从笑中,我们体会到了瓦尔卡生活的悲苦。
了。她觉着奇怪:怎么这点小事以前她会没有弄懂呢?绿斑啦、阴影啦、蟋蟀啦,好像也起来,也觉着奇怪。①________
她从凳子那儿站起来,脸上现出畅快的容……瓦尔卡笑着,挤了挤眼睛……她掐死他以后,就赶快往地板上一躺,高兴得起来……②________

( 3 )在作家笔下反复出现的事物或情景往往会成为读者理解作品的关键切入点。本文多处出现绿斑和阴影(文中画线句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 4 )小说家根据创作的需要或审美的设定,往往采取不同的叙述视角讲故事。请比较《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与《简·爱》叙事视角的不同。

知识卡片:全知视角即作者是叙事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内视角即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充当叙述者,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角度去传达一切。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小说

叙事视角

举例

表达效果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

《渴睡》第5段 火炉里有个蟋蟀在唧唧地叫。毗邻的房间里,老板和师傅阿法纳西在打鼾,摇篮怨艾地吱吱嘎嘎响,瓦尔卡哼着——这一切合成一支夜晚的催眠曲,催她入睡,她却万万睡不得,求上帝别让她睡着才好,要是睡着了主人们就要打她了。

①________

《简·爱》

内视角

(主人公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

②________

主人公视角第一人称叙述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同时可以更真切地揭示自己深层的内心世界,读者也更容易走进她的内心,感同身受。


( 5 )创作于19世纪末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描绘了俄国社会的众生相,其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在俄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舍作品《骆驼样子》同样关注了“小人物”的命运。请分别结合两部作品具体人物,谈谈小说塑造这些典型“小人物”形象的意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寻常

李娟

有人问画家黄永玉,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只回答了两个字:寻常。

说得多好。

烟花三月,我坐在书房读书,窗外的鸟儿在桃花丛中谈天。累了,倚着窗子向外张望,就看见小区的围墙外那户农家。春日的午后,老婆婆抱着一个小婴孩,哼着小曲,哄他睡觉。院中的水池边,年轻的女子在浣洗衣物。墙角的几枝桃花开得灿烂,树下落了一地嫣红的花瓣。我看着她们,仿佛回到童年的故园。陌上桃花开遍,听燕儿一家在屋檐下呢喃,这就是寻常人家,寻常的幸福。那么静美、温馨。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其中写家乡的集市,“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子,一些用绳络网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着很大的兴趣,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茄子,看辣椒,看猪秧子,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是境界。”是啊,一路看过去,看市井人生,看世间百态,便是境界,透着寻常人世的喜悦和安然。

年纪渐长,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早市。喜欢看卖菜的小车上摆着白玉似的豆腐,担子里水灵灵的青菜,红艳艳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青萝卜,路边的水池里养着一群活蹦乱跳的鲤鱼,生动鲜活,透着寻常日子的脉脉温情。汉江畔的小城里一家早点摊卖“蒸面”,每天清晨,小店门前的人排起了长龙。老板是位中年的女子,手腕戴着手指粗的金镯,手里端着小盆收钱,大声叫着:一大一小,大碗不要辣椒,小碗不要大蒜——招呼往来的客人,挥洒自如,有条不紊,犹如一位将军。门前十几人排队,她收钱找零不慌不忙,从未见她出错。人声鼎沸,食客们吃得热火朝天,俗世的烟火气都在小店里。原来,寻常日子就是一粥一饭,鲜活饱满,生生不息。

读陈丹青整理的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木心讲《红楼梦》中的诗词,这样说:“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多好。”从没有人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却是如此妥贴、自然,让人折服。简洁不芜,水气泱泱,更有万千气象。

他还讲过,大仲马是个老板,他和兰姆是好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散步、打电话。他说:“人生和艺术,要捏得陇,要分得开。能捏拢,分开,人生、艺术,两者都成熟了。”原来大作家也有寻常的人生。他还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种菊花改种葡萄多好。”在木心笔下,信手拈来,文风流利,至情至性,令人莞尔。他出入古今,洒脱自如,文学巨匠在他眼中也是寻常人,大师仿佛皆是他的芳邻,一出门就会遇见他们,见他们提篮买菜,过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的爱恨悲欢如俗世中任何一个凡人。好文字正是这样,拿得起,也放得下。举重若轻,从容淡泊,耐人寻味。

有记者采访作家史铁生,问他,您的专业是写作吧?他笑了笑,回答说:“我的专业是生病,业余爱好是写作。”听着他的话,内心无比的酸楚。他去世后,将身体的器官肝脏、脊髓、大脑都捐献了,毫不吝啬传递给了另一些陌生的生命。他二十一岁就瘫痪了,而后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每周数次去医院做血液透析,直到生命的终结。距离他六十岁生日只有四天,那个在地坛里玩耍的孩子,走了。那个几十年坐在轮椅上的哲学家,站起身走了。他来世上一趟,告诉人们,这就是他寻常而又不寻常的人生。这样的人能将冰雪融化,让尘世温暖。

寒冷的夜晚,从医院回来,因为父亲正在住院。夜里,疲惫的我坐在电脑前看书稿,怀里抱着暖水袋取暖。看得久了,眼睛干涩难忍。于是,在心里暗暗问自己,这般辛苦到底为了什么?原来,我只是为了让父亲早一天看见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出版,趁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想着病中的父亲,我再不能行走自如的父亲,再不能像从前一样谈笑风生的父亲,眼泪忍不住落下来。翻书,读到卡莱尔的一句话:“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仿佛那句话是为我写的,这就是我那段寻常的人生。

在江南水乡的小镇西塘闲逛。晨曦里,一家小店铺前,一对老人在卖馄饨。白发的婆婆坐在木桌前包馄饨,馄饨如一只只小白鸽乖巧地卧在竹匾里。老爷爷手持蒲扇,弯着腰,忙着给炉子生火,粉墙黛瓦的屋顶正升起袅袅炊烟。寻常是什么?是一对白发老人,相依相伴着,一同老去。

寻常,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寻常,是春和景明,好花好天。寻常,更是细水长流,一粥一饭。人世的踏实和温暖。

( 1 )小茗同学在摘录此文时,对第⑤自然段中的语句作了如下处理:“喜欢看卖菜的小车上摆着白玉似的豆腐,担子里水灵灵的青菜,红艳艳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青萝卜,路边的水池里养着一群活蹦乱跳的鲤鱼,生动鲜活,透着寻常日子的脉脉温情。”你觉得如何?请谈谈你的理由。
( 2 )第⑥自然段划横线语句中的“水草”和“水”分别指什么?
( 3 )根据第⑧自然段和第⑩自然段的内容,请补写两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寻常,是春和景明,好花好天。寻常,也是________,________。寻常,更是细水长流,一粥一饭。人世的踏实和温暖。

( 4 )文中提到黄永玉、汪曾祺、大仲马、卡夫卡等非一般的艺术文学大家,这与文题“寻常”是否相符?为什么?
( 5 )作者由衷赞叹黄永玉关于“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的回答,请联系全文,简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理解其内涵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

自觉可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最高奖赏,因为它能使我们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抉择:因为自觉,我们不再纠结于路遇红灯时的等待是浪费时间;因为自觉,我们不再认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是人的自由;因为自觉,我们不再把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看作是自己的权利……但自觉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从不自觉走向自觉,需要生活来教会我们;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也许是表扬,也许是批评;也许是鼓励,也许是打击;也许是挑战,也许是危机……那么,究竟是什么教会了你自觉呢?

请以“________教会了我自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可用化名代替)。

题二

生活是多味的,有感动的甜蜜,有失意的苦闷,有嘲讽的辛辣,当然还有尴尬的酸涩;匆忙出门时穿错鞋、扣错组扣,演讲比赛中突然忘词,人群中认错人,朋友间聊天突然冷场……尴尬,其实是人生经常遭遇的一种状态。那么,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通到过一些尴尬瞬间?你是如何巧妙应对、化解的呢?在化解尴尬的过桯中你又得到哪些人生感悟呢?

请以“尴尬——別样的生活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可用化名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黯然失色的华丽,转身之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