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 《关雎》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都选自这部作品。 |
2、 | 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的一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 却一声儿不响。匿笑:害羞地笑。 过故人庄。过:造访。B: 在这尴尬的处境中。尴尬:处境艰难,不好处理。 水何澹澹。何:为何。 C: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已: 已经。 俄而雪骤。俄而:一会。 D: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凭借。 次北固山下。次:停留。 |
3、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过度地透支,不肆意地挥霍,不拼命地争抢,适度地取舍,自如地进退。 ②从而,让前行的脚步再轻松一些,让正经历的每一个鲜活的日子再充实一些、快乐一些。 ③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唯有好好地珍惜人生的春天,才能拥有风光无限的人生四季。 ④没错,正值芳华岁月的年轻人,如果不想让自己生命的叶子凋落在春天,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就要学会让目光再辽远一些、再深邃一些,减掉那些不必要的心灵重负,驱逐那些不该有的焦虑和盲从。 ⑤他们知道,完美的生命,应该像一片饱经沧桑的叶子那样——该萌发的时候萌发,该葱茏的时候葱茏,该枯黄的时候枯黄,该凋落的时候凋落,一切都自自然然,从从容容。 A: ③④①⑤②B: ⑤①④②③ C: ④②①③⑤ D: ③⑤①④② |
4、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B: 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C: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首长篇抒情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D: 《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 |
5、 | 马二先生告诉蘧公孙作文时为主的气是( ) A: 注疏气 B: 朴实气 C: 理法气 D: 词赋气 |
6、 | 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 ) “它常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如果你走到泥滩边,蹲下身子细细搜索,不难发现这样的地道。它并不利用地道的全部作自己的居所,因为地道的深处往往又阴暗又潮湿,而且不适合排泄废物,有时还会遭受昆虫的暗袭。所以它用靠近地面七八寸长的那段作自己的居所。” ——《昆虫记》 A: 蟾螂 B: 被管虫 C: 樵叶蜂 D: 蝶蜂 |
7、 | 下列关于名家名作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现代作家.他的散文《云南的歌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B: 都德,法国作家.他的小说《最后一课》以小弗郎士的口吻,记叙了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C: 《简•爱》是德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小说.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情节曲折,气氛诡异,悬念迭起。 D: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塑造了宋江、武松等一大批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稔(rěn)熟 慰藉(jí) 辨(biàn)伪去妄 B: 炫(xuán)耀 绮(qǐ)丽 毛骨悚(sǒng)然 C: 亘(gèn)古 哂(shěn)笑 怏怏(yàng)不乐 D: 犷(guǎng)野 羸(léi)弱 以身徇(xùn)职 |
9、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 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B: 倘若火焰燃烧面积较大,但距离森林消防队员又有一段距离,且在风力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进行自救,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C: 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带着来自中法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更来自双方在相互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民心相通的特殊情谊,再次访问了法国。 D: 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李怀民书记亲自来到特困户张大爷家走访,看到张大爷家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年轻的书记忍俊不禁地落下眼泪。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罔然 恣睢 言行相顾 涕泗横流B: 谀词 旁鹜 润如油膏 重蹈覆辙 C: 灵柩 睿智 十拿九稳 怒不可遏 D: 亵渎 阴晦 原弛蜡象 红装素裹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1 )本诗与《示儿》表达的共同的思想异同点( 2 )本诗与《示儿》都有一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指出分析。 |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贾逵①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②,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③,或题于扉屏④,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①贾逵: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②嗣:子孙后代。③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④屏:屏风。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段的内容。( 4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贾逵与宋濂有哪些相似之处。 |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①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③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地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德和才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④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夹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校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
(选自《科学画报》2003年第3期)
【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 1 )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1 )给这段话写一个标题。以《我不再______了》为题,
提示及要求:在初中生活中,你的思想认识或行为常常会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请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或短语,例如“骄傲”、“自卑”、“感觉孤单”、“懒惰”、“任性”、“迟到了”、“烦恼”、“困惑”、“害怕困难”“相信命运”、“和妈妈顶嘴”……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左右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