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语法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把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其中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B: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动词,其中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 C: “巴金”“思想”“夏季”“花朵”这些词语都属于名词。 D: 语境对词的意义起着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
2、 |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葳蕤(ruí) 聒噪(guā) 炽痛(chì) 头晕目眩(xuàn)B: 伛偻(lǚ) 藩篱(fān) 稽首(qǐ) 戛然而止(jiá) C: 剽悍(biāo) 羸弱(léi) 酷肖(xiào) 锲而不舍(qiè) D: 勾当(gōu) 沉湎(miǎn) 戏谑(xuè) 威风凛凛(lǐn)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不屑置辨 根深蒂固 引颈受戮 周道如砥B: 断壁残垣 鸟鸟烟云 山崩地裂 隐姓埋名 C: 如坐针毡 中流砥柱 折哀是非 鳞次栉比 D: 吹毛求疵 疲惫不堪 重蹈覆辙 孤军奋战 |
4、 | 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祷告(dǎo) 宽恕(shù) 怦怦(pīng)B: 贮满(chǔ) 供给(jǐ) 劫掠(jié) C: 卓越(zhuó) 潜行(qiǎn) 潺潺(chán) D: 酝酿 (yùn niàng) 人才济济(jǐ) 繁弦(xián)急管 |
5、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B: 《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侠义之士,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C: 林冲被发配到沧州后,遇到当初在东京得到他救济的李小二,李小二不时送汤送水到营里给林冲吃,并告诉了林冲陆虞候要火烧草料场。 D: 《智取生辰纲》主人公杨志“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他命运多舛。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长做事是非分明,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如砥 , 深受大家好评。B: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 , 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八上专题长城) C: 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旋,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D: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 , 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附和(hè) 愚蠢(chǔn) 忙碌(lù) 陛(bì)下 B: 圈(quān)定 滑稽(jī) 爵(jué)士 花纹(wén) C: 骇(hài)人 御聘(pìn) 妥(tuǒ)当 呈(chéng)报 D: 华(huá)盖 狡猾(huá) 更(gēng)衣 称(chèng)职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B: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 瞬起瞬灭的。 D: 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
9、 | 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物资匮乏,但战士们即使死后马革裹尸 , 也不退缩。 B: 元旦晚会,张靳的小品时不时引人大笑,连班主任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 汉代的董仲舒年少时治学读书目不窥园 , 后来被征为博士,成为一代大儒。 D: 同学们之间一定要有不耻下问、互相帮助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
10、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尽管人生虚无的悲论如缕不绝,可是劝人执着人生爱惜光阴的教诲更是谆谆在耳。两相比较,执着当然比悲观明智得多。悲观主义是一条绝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虚无,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绝不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乐趣。 B: lǚ zūn mín zhì C: lǔ zūn mín zì D: lǔ zhūn míng zì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小题。 西江月·顷在黄州①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②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③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④未解玉骢⑤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⑥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⑦。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⑧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②肱:指胳膊③弥弥:水盛的样子。④障泥:垂于马肚子两旁遮挡泥土的垫子。⑤玉骢,青白色的马。⑥可惜:可爱。⑦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⑧杜宇:杜鹃鸟。 ( 1 )诗人通过描写月照浅浪、________、________之景,勾勒了一幅莹澈清明、安恬静穆的春夜画面。( 2 )从词作中可读出作者的哪些情感? |
阅读《爱莲说》,完成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爱者甚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只) B: 濯清涟而不妖(这里指清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C: 香远益清(好) 陶后鲜有闻(听说) D: 亭亭净植(竖立) 宜乎众矣(应当) ( 2 )《爱莲说》一文赞美了莲如君子的很多优秀品质,下面选项中与文中表现的君子品质不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A: 勤勉上进坚韧不拔 B: 刚正不阿不随世俗 C: 正直谦逊美名远扬 D: 庄重严肃受人敬重 (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⑪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⑫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 1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①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②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 2 )第4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děng)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⑪“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⑫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⑬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⑭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⑮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⑯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⑰柳先生一脸淡然。
⑱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⑲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⑳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㉑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㉒“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㉓“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㉔“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小说选刊》2018年第5期)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开端:柳先生帮颜老爷医好花树,得到人们信任。
小说的发展:①________。
小说的高潮:②________。
小说的结局:③________。
( 2 )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 , 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 , 只是不多说话。(划线的两个“笑”,分别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
②“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划线的两个“名声”,各自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 3 )通读小说,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这篇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4 )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