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浙江临海市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孔子的弟子的言行,共20篇。
B: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表现出了他的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C: 冰心的《繁星·春水》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 考和感悟等。
D: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锁 塌败 书斋 粉碎
B: 疮疤 凑和 筹划 辨子
C: 惧惮 取缔 泥浆 叮嘱
D: 竹竿 滞笨 烦燥 头颅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B: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D: 《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这三首诗词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朝代。
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 《曹别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D: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备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治国寄予的期望。
5、在运动会上,小刚在100米决赛中跑了第二名,在下列同学对他说的言语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早上没吃饭啊?怎么那么没力气?
B: 真可惜!再使点劲追上第一名多好!
C: 你已经尽力了,我们重在参与嘛,第二的成绩也很不错了。
D: 你要是跑第一名多好,我们班的总分数就赶上其他班级了。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彰显 艰强 鼎铭 颠倒
B: 悠久 捍卫 初衷 抵籁
C: 灵魂 铭记 书藉 扭曲
D: 变迁 公祭 大肆 裁军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窗(líng) 稍(xùn) 占鹊巢(jiū)
B: 教(huì) 鲜(yán) 自吹自(léi)
C: 亮(liáo) 路(qí) 心旷神(yí)
D: 恣(suī) 桥(jiàn) 食壶浆(dān)
8、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 《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 《行道树》中的“行道树”形象象征默默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D: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9、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跳水挑粪。
B: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C: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形象的?
D: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译注》。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刚才还人声鼎沸的教室,班主任一到,顿时万籁俱寂 , 个个都不讲话了。
B: 王老师讲得娓娓动听 , 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C: 上海浦东新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 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可见一斑。
D: 近几年,泰州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反复诵读《望岳》,然后回答问题。
( 1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为什么又以“望岳”为题呢?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 2 )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望岳而想像将来的登岳,是这样吗?为什么?
( 3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圣”之称。你还读过他的哪些诗作?请你摘抄两首你最喜欢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住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

白冠________ ②人来贺________

老人曰________ ④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 3 )文中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海市

张抗抗

①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②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悠悠白云飘来,丝丝缕缕地绕在头顶,天幕有如巨幅浮雕。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③旋风突然就出现了。风夹裹着黄沙,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弋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④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⑤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灰蓝色的水波洋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⑥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⑦是海市。司机回答。

⑧海﹣﹣市?真的就是海市?怎么就和真的景致一模一样啊?

⑨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⑩再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可为什么,曾有人会以生命相托,祭祀这本来虚无而渺茫的幻影呢?连同我在内。

⑪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然而,海市没有罪过。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而人,辛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赖于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着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没有罪过。

⑫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车迎着那片海市而行,海市始终浮游在沙漠的尽头,在我前行的左侧,固执地不肯离去。有一阵寒战从心头掠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那时候我只剩下一个愿望:我只想快快走完这片苍凉的不毛之地

⑬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炽烈,金色的戈壁要燃烧起来。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都看到这样的景色啊。

⑭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⑮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⑯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⑰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选自《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选自《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 1 )文中②③两段文字精写了戈壁滩景物,主要突出了什么特点?对描写海市有什么作用?

( 2 )笔下的海市美丽诱人,第⑩段中却为什么说“有一阵寒颤从心头摊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

( 3 )第⑤段画直线的句子描写的海市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谈一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画面的,

( 4 )结合对生活的认识,谈谈你对文中第⑫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摘自林清玄《谈品人生》)

( 1 )联系文本,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句子是:( )
A: 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 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热爱。
C: 本文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母亲为我们车衣服,二是: 我们为母亲摘枣子。
D: 文中多次刻画母亲为了我们勤劳缝制衣服的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 2 )赏析下面加线句子、词语的妙处。

①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________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

________

( 3 )结合文章内容,第5段中划线字“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4 )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课文内容,至少列举三点。
( 5 )作者说“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请结合自身实践,仿写出你生命中两个类似的幸福镜头。

①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②有时________

③有时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

不去问,山的那边,

是美丽的庄园,还是万丈深渊。

此刻,我选择,

像飞鸟一样,飞向山巅,

留给大地,一道最美的抛物线。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

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专属回忆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