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贺兰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彻大悟 戛然而止
B: 人情事故 销声匿迹
C: 天衣无缝 海枯石烂
D: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2、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忽啼求
B: 邑人奇
C: 余闻也久
D: 不能称前时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悲愤 陈迹 优长 矢志不移
B: 箫瑟 撅断 严谨 战战兢兢
C: 蝉翼 耽误 鄙夷 风度翩翩
D: 掩映 覆盖 灰烬 大相迳庭
4、下面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
B: 第一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5、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这些人迹罕致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没有多少人类存在的痕迹。
B: 云好像绣上去般精致清盈,碧绿草场绵延到与天相接的地方。
C: 这位少年在看到榜文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兴高采烈,眼中流露出的竟是不甘与惊呀。
D: 在太阳露出半个脸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敲响了他们的门。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包括赋、比、兴三部分。
B: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C: 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D: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山界》作者陆定一,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展现了红军乐观、昂扬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C: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如“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8、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前一处为形容词,后一处为名词。
B: “我们在下午的会议学习文件 , 请把学习文件提前复印出来。”这句话中划线的短语,前一处为动宾短语,后一处为偏正短语。
C: “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同情反感强烈”。
D: “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这个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10、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句子,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①_______,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②_______。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③_______,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陆;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B: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 1 )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___;感觉:________;气势:________。
( 2 )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
( 3 )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_”,交代__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
( 4 )李清照是_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__。
( 5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 6 )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 7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9 )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呼吏痛一百 杖:________

②即自己之罪尚推之下人 欲:________

(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 3 )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猴王的智慧

①在南美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公猴在取得猴王的地位后,一旦有其他公猴前来挑战,猴王就迅速从母猴怀中抢下一只幼猴,抱在怀中亲昵。见此情景,前来挑战的公猴担心打斗起来会伤到幼猴,就讪讪地走开。猴王用这种示弱的方式,既避免了争斗,又保住了自己的猴王地位,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②示弱,不是有意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在人际关系上,逞能往往招致强手,示弱才会赢得机遇。

③曾经有一位钢琴演奏者,他的技艺已经十分出色,但苦于没有机会崭露头角。这时,有朋友给他出主意,让他隐藏自己的实力,去做一位钢琴家的伴童。他听从朋友的建议立即照办。这天,钢琴家生病,不能登台表演。他主动请缨,代替钢琴家上场,果然,一炮走红。正是这位无名小卒,甘于示弱,隐藏自己的实力,才获得了成功的机会。

④示弱,不是屈服,更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在自己力量还处于劣势时深藏不露,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不争一时之长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即使自己才华横溢,如果喜欢自我炫耀,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甚至给自己带来灾难。三国时的杨修,恃才傲物,数犯曹操之忌,最终被冠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处斩,时年仅三十四岁。汉代时的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忍气吞声,历经磨难,成为一代名将

⑤徐志摩曾有这样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有着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于低头的女人,是厉害的。”善于低头的人不一定就自卑,就好像说话声调高的人不一定代表他多强大。

刘邦刘备都是极善示弱的人,当他们一文不名的时候,往往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姿态,将自己装扮成虽有理想,但条件不够成熟的弱者,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心。面对这样的示弱者,谁不想帮他们一下呢?

⑦青涩的稻谷昂首挺胸,成熟的稻谷却谦逊地低下了头,不仅降低了被折断的危险,还让鸟鼠们找不到着力点,从而保存了自己辛苦孕育的果实。一个人的生命遭遇威胁的时候,选择低头并不是示弱,因为它往往能够让自己脱离危险,让人生因为示弱而精彩。

⑧要使示弱产生良好的效果,要学会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不足,有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要多陈述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专业人士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境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会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⑨常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柔弱的芦苇,在暴风中弯腰低头,随后又挺直身躯,悄然地成长着。强者示弱,可以展示自己的博大胸襟,传达个人的谦逊与大度,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活出人生的快乐和价值。弱者示弱,能够收敛触角,蓄势待发,虽身居喧嚣,却心态从容,不畏艰辛,逐渐让自己变得强大。

——选自2015年第1期《思维与智慧·下半月》,有删改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 2 )简要概括整个文章的论证思路。
( 3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 4 )请为文章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要求简要叙述,扼要议论。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敬畏规则者易幸福

唐剑锋

①什么是幸福?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追求与标准。关于幸福,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古至今,守规则就是幸福一直都占主导地位。因为,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才能获得平安。

胡适先生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讲规则、守规则与不讲规则、不守规则,最终竟会导致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③《明史杂俎》中记载,一日早朝,皇帝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最快乐,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快乐,有人说金榜题名者最快乐,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都不满意。这时,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乐。” 顿时,朱元璋龙颜大悦。快乐须守法,守法才快乐。守法能使人诚实懂规矩,无后顾之忧,没有后怕,活得自然潇洒。幸福不是一掷千金,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一生坦荡,问心无愧。

④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法则。”法律就是规则,守规则与诚实相通。诚实既是德的核心,又是法的根本,更是守规则的标志。守法者一定是诚实者,诚实者才能安心创业做事。创业者实现了追求与目标,才是快乐幸福的。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只有懂法律、知规则、守规矩,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创好业、成大业。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守规则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守规则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⑤明朝《玉堂丛语》卷一中记载着“曹鼐不可”的故事。曹鼐在明英宗朝做到宰辅。曹鼎在泰和当“派出所长”的时候,抓到一名女犯,美得让他心动。那是他单独执法呀,没有别人,在心动之时,怎么办?曹鼐想,自己不能知法犯法啊,情急之下,只好用纸一遍遍写“曹鼐不可”4个大字,写完就烧,烧了又写,反复几十次,一直煎熬到天亮。一夜竟然没有乱。这样的定力,为他后来做到宰辅,奠定了基础。在没有监督之下,曹鼐也曾想到过乱,但最终觉得不可乱。最后的不乱,是道义、良知最终战胜私欲的结果。

⑥生活中,凡出事故者,都是践踏规矩者。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就是不守规则酿成的一场悲剧。小到乱扔垃圾、开车加塞、不按秩序排队、网上随便谩骂,大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高铁上霸占座位、从动物园后山跳进去落入虎口等,都是不守规矩酿成的悲剧。而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践踏规矩的产物?

⑦守规则与践踏规则孰轻孰重,这笔账谁都算得清楚。实在因为人的欲望太多,权力太大,监督太少,才敢拿规则不当规则;很多人因为图一时之快,满足私欲,才不断突破规则防线,落下一个个祸坑。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人就毁在“无规矩不成方圆”上,图一时之快,毁掉了一生的幸福。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3期)

(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第⑥段说“凡出事故者,都是践踏规矩者”,请紧扣这一观点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不得与文中的事例重复。
( 4 )结合全文来看,“敬畏规则者易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 5 )文章⑤⑥两段能否调换位置,说说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观众:机遇和实力,哪个更重要?

撒贝宁: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观众:左撇子。

撒贝宁:那我能说,在有些时候左手比右手重要,但是你能只要左手不要右手吗?

(央视《开讲啦》栏目观众现场提问环节)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受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前月下只为尔停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