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婷(pīng) 亵(dú) 强不舍(guō) 揉造作(jiǎo)
B: 宽(yù) 发(jiǒng) 孜不倦(zī) 无消息(yǎo)
C: 哑(yīn) 守(gè) 自惭形(huì) 德量力(duó)
D: 难(jié) 立(zhù) 味同蜡(jiáo) 轻怕重(niān)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句中作者用了两个德语单词,其用意是( )
A: 表现少年鲁迅很有学问。
B: 表现少年鲁迅对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喜爱依恋之情。
C: 表现少年鲁迅天真活泼的性格。
D: 既可增加文章的趣味,又表现出儿童的稚气及对百草园的依恋和无可奈何之心境。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B: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似无似有。
C: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D: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琬转 恨之入骨 左顾右盼
B: 生涯 麻木不人 拍案叫绝
C: 祈祷 引人注目 粗制烂造
D: 捆缚 广袤无垠 喜不自胜
5、指出理解正确的项(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 形容北方苦寒,极言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 每天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 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坚强。
6、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 他的师傅对他很欣赏。
B: 因为下雨的缘故,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显得冷冷清清的。
C: 他心思缜密,做事总是瞻前顾后 , 从未出过纰漏。
D: 两年前在山上遇险的经历,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
7、下列划线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痛(chì) 招(lái) 手蹑脚(niè)
B: 熟(xián) 解(pōu) 长短叹(yū)
C: 红(yān) 丽(qǐ) 引颈受(lù)
D: 词(yú) 悍(piāo) 才放旷(shì)
8、下列一组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的“哎呀”是模拟声音的词,是拟声词。
C: “啊!海滩上有这么多人在散步。”中的“啊”表示感叹,是叹词。
D: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弱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其人视端容( )
A: 平静
B: 无声
C: 冷静
( 2 )能以寸之木( )
A: 半径
B: 直径
C: 直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yùn) 应(hè) 巢(kē) 咄逼人(duō)
B: 分(qí) 笑(nì) 静(mì) 花团锦(cù)
C: (zhù)蓄 粗(guǎng) (qiáo)悴 翻来去(fù)
D: 妹(zǐ) (léng)镜 落(zhuó) 淅沥沥(xī)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情感。

(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
②肉食者 , 未能远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 2 )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4 )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 5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①战前:
②战中:

( 6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①当你走上街头,麦当劳、肯德基类的高价快餐、经济小吃类的低价快餐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快餐着实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②时下,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生活圈内,人们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名著缩写本供不应求,影视VCD畅销不衰。

③客观地说,眼前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那就大可不必提倡。

④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能仅靠三十六集电视剧“一目了然”了吗?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一两句诗句就能把握诗的“灵秀”吗?古人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⑤某著名女演员在《火烧阿房宫》中扮演了铸剑大师徐夫人,引起史学界一片哗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战国时期一位七尺须眉男儿。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的词作者是岳飞,喜不自禁,决定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众多歌迷大失所望。某省电视台一女主持人听到一嘉宾回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作者是“苏东坡”时,忙纠正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应是‘苏轼’”。

⑥如此常识性错误的笑话,不一而足,这说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书读少了,就会捉襟见肘,贻笑大方。其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不久前,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话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在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素养要提高,必须靠读书来“充电”。要挤出时间与书结缘,精读深思,“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周易》),绝不能一味地凭借“文化快餐”去解“渴”充“饥”。“文化快餐”实在不宜多吃。

( 1 )用原文句子作答:作者在本文反对的是________;主张的是________
( 2 )“文化快餐”为什么不宜多吃?
( 3 )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作者在第④段连用四个反问句,若变成陈述句,其表达效果怎样?
( 5 )“国学热”是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也在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号召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文化传统。请结合温总理的话,谈谈你对“新读书主义”的看法。(40~50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亲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 1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

( 2 )全文思路精美,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示全文思路:提出赠言→________→________→表达希望与祝愿。

( 3 )第②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________。

( 4 )阅读文中③④⑤⑥段并答题。

①这一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在这一部分就“做学问”表达了的看法是________。

③假设这几段文字是一篇完整的短论,那么它的形式是________。

( 5 )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句后面,组成一个浓缩了全文内容的语句顺畅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历史、翻译等诸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 600字至 800字的文章。

【注意】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少年冷血Re-Anima”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