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贵阳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 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 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C: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4、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 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 《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 《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长妈妈,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5、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我们感动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那种而不舍的精神,领略到黄河伟大而又坚强的英雄气,感受到端木龚良的泪水洗去故乡的一切的污和耻辱的爱国情怀,也见证了杨利伟在太空俯祖国大地时激动而自豪的心情。

A: qiè ɡài huì kàn
B: qì kài suì gǎn
C: qiè ɡài suì gǎn
D: qì kài huì kàn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沟壑 缄默 不知所措 震耳欲聋
B: 彷徨 虔诚 名符其实 行将就木
C: 迁徙 演绎 消声匿迹 漫不经心
D: 震憾 凋零 草长鹰飞 不修边服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融 博眼球 断章取义 抽丝剥茧
B: 端详 抱佛脚 李代桃疆 首屈一指
C: 营销 元霄节 独树一帜 不可名状
D: 急燥 唱双簧 山清水秀 红妆素裹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棋盘滩,因石块被水流纵横切割得整齐有序酷似棋盘而得名, ,石块就像浮在水面。 。河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 。在纵横交错的石块上漫步,会感到心旷神怡,

①仿佛进入奇妙无穷的人间仙境 ②棋盘内潺潺流水常年不断

③水底的绿藻和游鱼清晰可见 ④行人踏石而过,河水不沾湿鞋底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B: 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不良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障碍重重。
C: 打造中国品牌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企业销售利润的报表上,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工匠精神。
D: 在古代,马匹的数量之多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存亡。
10、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④①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①⑤②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 2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至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 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 曰:“为王视齐寇,不齐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向之先视齐寇者,皆以‘ 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 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 大喜。左右皆曰:“向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使 ②意 ③患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 3 )结合选文说说宋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微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豫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徽藻还能用于串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徼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徽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 1 )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逻辑顺序
B: 空间顺序
C: 时间顺序
D: 事物发展的顺序
(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油菜和大豆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因此不适合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B: 微藻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占用了大量的农田还影响水质造成水污染
C: 第⑤自然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微藻生长周期短、舍油量高等特点。
D: 微藻制造生物柴油既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能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中合成大量油脂。
B: 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
C: 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
D: 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在五年内可以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

入清泉之境 悟人生真谛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阅读与鉴赏》

( 1 )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 2 )文段①中“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一句点出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特点,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 3 )仿照文段②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顺其思路,在横线上续写两句。

月夜听泉,古刹闻钟,________________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

( 4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语句应还原到文中第几段的开头最恰当?

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

( 5 )读诗也是读人,作者从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读出了他怎样的人品呢?请用文段⑤中连续的三个双音节词回答。

( 6 )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清泉”是什么呢?请用文段⑤中的原话来回答。

( 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⑥中画横线的句子。

( 8 )文段③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联想到《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请写出这个名句,并补充一个由此联想到的古仁人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那些温暖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唯一的世界只有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