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厦门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不自量力 陷阱 沾沾自喜
B: 喜形于色 窃笑 狼藉班班
C: 相形见拙 呐喊 美味佳肴
D: 精巧绝伦 幼稚 高深漠测
3、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 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C: 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又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D: 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B: 李晓明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得了学校学习标兵。
C: 为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D: 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的现象。
5、《水浒传》中,主张招安的将领是( )。
A: 武松 李逵
B: 杨志 卢俊义
C: 宋江杨志
D: 宋江 卢俊义
6、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ān) 伤(chuāng) 首(qiáo) 哮(páo)
B: 红(fěi) 黑(yōu) 一(lǚ) 亮(zèng)
C: 鹤(lì) 倚(xī) 驱(dú) 沿(shù)
D: 丧(bēn) 枝(qíu) 临(bīn) 风(jù)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B: 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和月球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C: 从安倍到哈格尔的讲话,可以看出,究竟是谁在主动挑起事端、争议和冲突。
D: 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特定的地区实施宵禁,以防止武装分子掳人事件不再发生。
8、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酬劳 派谴 鄙薄 见异思迁
B: 溜达 水渠 微簿 沉默寡言
C: 抽噎 帐蓬 慷慨 麻木不仁
D: 干涸 奢望 滑稽 哄堂大笑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è) 菜(qí) 责(jié) 玲珑透(tì)
B: 鸣(háo) 蓬(hāo) 褓(qiáng) 廓然无(lèi)
C: 默(jiān) 归(jiù) (yīn)庇 怏怏(yàng yàng)不乐
D: 静(mì) 荒(miù) 行(qián) 尽职守(kè)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C: 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 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 1 )词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 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 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 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 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段和时代的局限。
( 3 )作者在评价几位帝王时,用词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③往:出征。④反:通“返”,返回。⑤迷途:分辨不清

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⑥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⑦阳:山之南水之北。⑧阴:山之北水之南。⑨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⑩不难:不惜。⑪过:过错。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遂道________

掘地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 3 )管仲、隰朋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样一一解决的?

( 4 )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 5 )管仲、隰朋的经验与卖油翁的技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ín lín

分________

水波________


( 2 )说说第③段划线句中划线字的表达作用。

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 3 )第⑦段划线句属于________描写,在本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 4 )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我”母亲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儿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B: “母亲”开始要走大路,后来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C: “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D: 本文揭示了温馨和谐、尊老爱幼的主旨。
( 5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家庭,只要你用心观察,亲情无处不在,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要求:叙事表达亲情,语言表达流畅,30字以上,不得说散步)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2 )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答:我选( )处:

( 3 )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 4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爱或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微笑着面对
(2)请你以“体验”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第一题请补齐题目后作文,选择第二题,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篇幅不少于600字。②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 ③文中若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丶若那`只如初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